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素善留侯张良 素:一向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原因
D.沛公奉卮酒为寿 卮:酒器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辍耕之垄上
B.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D.①于是项伯复夜去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面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连夜前往刘邦军中力劝张良赶快离开沛公。
B.沛公把项伯当兄长看待,并相互约定做儿女亲家。
C.沛公入关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在关中称王的意图。
D.项伯劝沛公与自己一同去向项羽赔礼道歉,以免遭受攻击。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③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D.晋军(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吾其还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其志洁,______________;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列传》)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生人作死别 B.二情同依依
C.叶叶相交通 D.可怜体无比
填入空格处顺序正确的一项(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________。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________。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________。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________。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________……
①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②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③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④也许是一片砖瓦
⑤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⑥也许是一只野果一片面包
A.④②①⑥⑤③ B.①②④③⑥⑤ C.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①③④⑥②
根据相关文学常识和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第二句的句式,在前后的横线上写三句话。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