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绚烂 稚嫩 得意忘形 微不足到 ...

下列各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绚烂  稚嫩  得意忘形 微不足到   B.严峻 害臊 口干舌燥  名燥一时

C.喧嚣 厮杀  姗姗来迟 俗不可耐    D.防碍 申辩  一如既往 含贻弄孙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近似字、形似字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可以根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分析判断。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微不足到(道)  B名燥(噪)一时   D防(妨)碍             含贻(饴)弄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怜悯(mǐn)  皱缬 (xié)  战栗(lì)   停滞不前(zhì)

B.狙击(jū)   蹂躏(lìn)   敷衍(yǎn)  泾渭分明(jìng)

C.攻讦(jié)  泊船(bó)    龋齿(qǔ)  人才济济(jì)

D.熨帖(yùn)  蹶倒(jué)   真谛(dì)   毋庸置疑(w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放飞一只蝉

月亮在云隙间隐现,豹儿洞山墨色的森林间或传来鸟声,一种不知名的神农架夜鸟,它的啼声消逝,窗下的草虫依旧地叫起来。峡谷无风,窗右近旁的山坡从一个院落的墙角猛拉一道斜线上去,坡上生树,折扇形的树冠沉默在暑热中。

适才听高开选场长讲神农架植被分布,满脑子充塞着神农架森林,巴山冷杉、红桦、刺叶枥、高山杜鹃、箭竹、板栗、珙桐、华山松等,高场长离开后,阔叶与针叶仍在眼前混杂拂摇。夜已深,我是坐在新华乡林场招待所207房窗前,静默的森林之夜,最能将细小的声音放大。忽听到一阵“啪啪啪”的响,像大型生物踩着枯叶发出的声音。起身向外探望,月已进入云层,浓墨般的夜,唯声音响得真切。

索性拉了窗帘入睡,然声音越响越近,在拍打玻璃,我有些不能安心了,起身,开灯,拉开窗帘,欲将半开的窗玻璃拉严,忽地一只蝉飞进来,绕着壁灯飞舞。原是一只蝉,为略生虚惊而惭愧,就执了一本书,准备给它一拍。且将拍下时,不由住手,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致的蝉,薄翼,偏草色,翼纹清晰,它朝着壁灯一次次起飞。我放下书,轻轻地捉住它的翼,蝉叫了几声,仿佛反抗。我伸左手拉开窗玻璃,将蝉放飞到黑暗中去。

返身躺到床上,竟不能寐,在神农架森林中的一路奔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中,经蝉的一番打搅,便有了久违的失眠。蝉在窗外拍打玻璃,它似乎不甘离去。或在这样浓黑的夜里,它一定要扑向那盏光明的壁灯。我心里有些烦乱,蝉翼的拍打声愈来愈响,如在抖动一张四开的报纸。我再起来,拉开窗,蝉倏地又飞进来,它绕着壁灯飞舞得更加猛,或直接撞在白石灰墙上。我有些怨恨了,然只是刹那间的事,它只是一只小虫嘛,一只在神农架寂寥的夜里来打搅我的小虫,却是一只纯净的小虫,一个小小的生命。

在神农架,去了除大九湖以外的其他乡,路上遇过许多生命,鸟、松鼠、猕猴、小鸡、狗和小山羊。有趣的是,神农架的狗不惧汽车,每遇汽车,它从容不迫地迈步走到公路边,待车过去,狗就使劲地追赶车,这项活动它们乐此不疲。小陈司机送我去新华,遇到过一群小山羊和一群小鸡,小羊伏在公路中央,车停了一会,小羊们才懒懒地起身离去,并不看汽车一眼。小鸡的让路要敏捷些,然有一只小鸡却不想立即离去,它高傲如一只小天鹅,待小陈司机将车停下,才去追赶自己的小伙伴。忽然一乐,既然是公路么,何以小羊不能打盹,小鸡不能散步呢?路上,又听到一些小故事,小龙潭“野人”梦苑,一只在森林中受伤而被救护的金丝猴患肠胃病死了,管理员受到极严厉的批评,金丝猴之死,大约是因食过爱心游客投放的食物所致。我在新华乡变电站听到一个人与羊的故事,坪上有一头(野)大公羊冲进农家,将主人顶在墙角,乡民不敢越权击打大公羊,报警让林管员与警察向大公羊施射麻醉枪解救了主人。

哦,生命。想到出发前于武昌景天楼听林区行政长官王海涛与其阁僚打电话,有“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等等,便将此与上述连贯,忽生善念是要到一个情境现场呢。我,一个曾经暴力文化浸淫得久的人,悠游在神农架,忽然面对一只蝉,一个精致的会鸣叫的与夏天记忆相关的小生命,我再次捉起飞入房间的这只蝉,将它放飞。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文章用“放飞一只蝉”作标题,有什么作用?(6分)

                                                                  

3.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查看答案

 

1.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真的猛士,                         。《纪念刘和珍君》

6.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8.史家之绝唱,              。(鲁迅评《史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当时怀有什么心情?(6分)

                                                                                    

2.最后两句诗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全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           :礼品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感到奇怪

C.轲既取图奉之,图               :发放

D.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通“环”,围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沉着机智的一项是(  )(3分)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倚柱而笑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恐惧不敢自陈   ⑥右手持匕首揕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到了秦国,用重金收买了秦王宠臣蒙嘉,经蒙嘉进言,取得秦王的完全信任,得以进见秦王。

B.荆轲、秦武阳进见秦王时,秦武阳害怕得脸色都变了,荆轲回头讥笑他,并向秦王做了圆说,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C.荆轲追杀秦王,在场君臣都惊呆了,惊慌失措,失去了常态,赤手空拳与荆轲搏斗。

D.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秦王又怕又急,不知所为,侍臣们提醒才醒悟过来,拔剑杀荆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