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 《逍遥游》
2. , 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
3.若夫乘天地之正, 。 《逍遥游》
4.背负青天, 。 《逍遥游》
5.蜂房水涡, 。 《阿房宫赋》
6. ,开妆镜也。 《阿房宫赋》
7. ,多于机上之工女。 《阿房宫赋》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①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①趱:赶快。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哪两个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20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遽:立刻 B.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践祚:登高祈福
C.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辟:征召 D.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引:援引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
C.羽遂见禽 慈父见背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提刀而立
4.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礼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李牧连却之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思厥先祖父 \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B.洎牧以谗诛 臣以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不矜名节 犹蒙矜育
5.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不为,隐于山水,隐于僻壤,独善其身,独安其身;孔子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碰壁碰得头破血流或四处流亡无家可归,可还是意气风发不改初衷,只顾向前。你对庄子和孔子的人生态度是如何理解的。
请以“知其不可而安之”或“知其不可而为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语言实践(4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它蕴含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