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 2.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

3.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5.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1.决眦入归鸟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浑欲不胜簪 5.朝菌不知晦朔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不要添减文字。本题的重点字如:决眦、瀚海、御、辩、簪、晦朔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视事:任职

B.闻贼欲北度                       规:谋划

C.帝惜其能,遂不之                 许:同意

D.诛逆贼杨异等                     降:投降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 (3分)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数进名士 

③征兵郡国,可立虎符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A.④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时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民间,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B.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想要北度,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贼人的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性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5分 )

译文: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5分 )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古代的“城管”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同时也是士兵,晚清时才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的源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D.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等越来越多,很难禁绝。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知有人破坏公共卫生,当事人受罚,“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明代规定,破坏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D.宋代对于违章建筑,有时不仅要强行拆除,还要求司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两个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5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