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又问,余曰:“试扣诸涧。”客以为戏。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络而为绅,激而为霆。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嵚。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诸客请貌其似。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今与客从开先来,欹削十余里,上烁下蒸,病势已作,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天增而朗,浊虑之纵横,凡吾与子数年淘汰而不肯净者,一旦皆逃匿去,是岂文字所得诠也。”山僧曰:“崖径多虎,宜早发。”乃下。夜宿归宗寺。(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命巾车,或孤舟  棹:船桨 《归去来兮辞》

B.胜地不常,盛筵难  再:再次  《滕王阁序》

C.一客以文相    质:质证,对证        

D.诸客请其似    貌:描绘

2.下列直接描写瀑布形态的一组是(   )(3分)

①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②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③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  ④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 

⑤雷奔海立,孤搴万仞                ⑥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叙述庐山南康有许多瀑布,万仞直落,很有气势,而开先寺那里的瀑布为最美。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瀑水与石头相咬相斗的情状。

B.有人问袁宏道有关文章之道,他认为文章要蓄势,要有内涵,如同又深又静的泉水;文章又要凭气而出,要有气势,如同瀑布。

C.作者一行人去黄岩峰的文殊塔观瀑,山路难走,又热又累,有客人想要往回走。袁宏道用言语激励他们,使客人勇气倍增,顺利到达文殊塔。

D.有人描绘文殊塔那里的瀑布,说像是鲛人织出的白色丝绸,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但此比喻只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未描绘出瀑布奔涌的动态情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3分)

                                                                                             

②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2分)

                                                                                            

③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3分)

                                                                                             

 

1.D 2.B 3.D 4.①(3分)瀑水没有取胜,相持了一段时间就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漫过石的底部前去。(大意对、语言通顺,1分,“趋”1分,“趾”1分。)②(2分)我们就拄着拐杖前往,石级狭窄而且多转弯,芒草叶(像刀一样)割人的脸。(大意对、语言通顺,1分;“杖”1分)③(3分)况且你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呢?(大意对、语言通顺,1分,“而”1分,“与其……孰若”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了重点实词的意义还考查了词类活用。A、棹:划桨,名词用作动词。B、再:两次  C 、质:问。对于这些重点实词,平实复习就要落实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③描写的是泉水,不是瀑布④写的是热气蒸腾,山路难行⑥是人们看到瀑布的感受。解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中“直接”二字,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 ”文中没有体现。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趋”解释为“快速流过”,“趾”解释为“底部”;第二句时注意“杖”为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第三句注意“而”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与其……孰若”为固定结构,解释为“哪里比得上……呢”。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庐山的一面,朝着南康,几十里都是峭壁。水从崖壁的缝隙中流出,万仞直落而下,由于山崖的形势流出的水不得不耸立舞动,所以飞瀑很多,而开光寺(那里的瀑布景观)是最美的登上望瀑楼,见飞瀑跃到一半,不很流畅。瀑水遇到崖石而转,水流到了青玉峡,峡谷苍翠碧绿地耸立着,(瀑水)汇合成潭,下面有巨石,(瀑水)横倒侧淌,掠过潭而前行,与石相遇,水就咬着石而与石争斗,瀑水没有取胜,相持了一段时间就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漫过石的底部前去。 过了很久月亮升上来,听着涧声躺卧下来。有人询问有关文章之道,我说:“试问这些泉水吧。”他又一次问我,我说:“试问这些涧水吧。”他以为我说的是玩笑话。我告诉他:“文章凭借积累蓄势,凭借气势而表达出来。如今这山泉,青黑而清静幽深,宁静而清澈广大,这就是蓄积而成的。等到它触碰到山石而前行,就像彩虹飞舞游龙矫动,拉牵时像白绸带,汇合时像轮子,脉络清晰时像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子,激越奔涌时声如雷霆。所以瀑水的变化,到了奇幻怪异急速,变化无穷的景象,是气势造成的。” 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次来到峡谷,观看香炉峰日出时紫烟升腾,心中激动。僧人说:“到黄岩峰的文殊典那里,瀑布的气势壮观至极。”我们就拄杖前行,石级狭窄而且多转弯,芒草叶(象刀一样)割人脸。稍往前走,崖石更加高险。白天的阳光蒸着山边,人好像行走在烧热的熔炉中,隐约听到这些客人都发出叹息声。已经走到一半,大家力气都用尽很疲惫了,游客昏昏然害怕跌下去,一个客人头晕想返回。我说:“你如果爱惜你的性命,为何要来游山?况且你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客人大笑,勇气增了百倍。一会儿,登上了那山顶,进入了黄岩寺。稍微定定神,又转弯前行到前岭,在文殊塔下席地而坐观看瀑布。瀑布流到青色的崖壁下,像奔雷轰鸣,像海水立起,孤水一注从万仞上奔下,峡风逆着吹动它,(瀑水)像帘幕一样向上卷起,忽然又横着拉牵过去,向东扑过来又向西带过去。 几个客人要描绘瀑布的情状。有人说:“这像居于海底的鲛人在白色的丝绸”。我说:“这个形容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但却把瀑布形容成了死水。”有人说:“李白(描绘瀑布)的诗比起苏东坡的《白水佛迹》,哪个写得好?”我说:“李白的诗写出了瀑布的气势,描绘了它的外形。苏子瞻写出了瀑布的气势,描绘了瀑布的风骨,但是都没有写出瀑布的旨趣。今天我和客人从开先寺过来,在山崖崎岖的路上行了十多里,上有阳光照耀,下有热气蒸腾,人昏昏然病态已经形成,但一旦看见瀑布,身体清爽心气通透,眼睛增亮而清明,天空增色而阔朗。混浊的思虑交错,我和你们几年间想要洗去却总也洗不的所有的思虑,一当我们看到瀑布这些就都逃走隐藏了,这哪里是文字所能描绘解释的。”山里的僧人说:“山崖小径上多有老虎出没,应当早些回去。”于是我们下山。夜里住在归宗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8分)

1.结庐在人境,              。(陶潜《饮酒》)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潜《归去来兮辞》)

3.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诏书切峻,              。(李密《陈情表》)

6.              ,外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像草一样活着吧,无人知道,默默生长,没有人知道这世界它来过。”

有人说:“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只要你有树的种子,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也有人说:“应该像花一样成长,圣洁独特,不沾尘泥,芳香四溢,即使最后凋零仍不失风韵。”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拼写汉字。(3分)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jīngsuǐ)          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 (cù)       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shùo)       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选自《钱钟书散文·谈中国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内容。(3分)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己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一句话概括: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①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

②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③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④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⑤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A.③①⑤④②    B.①⑤②④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