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恬于所遇,交不合                苟:苟且

B.每存规益,帝任之                益:更加

C.伎不进,数被                    让:谦让

D.陛下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海内安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陛下矜性命,引置枢密       后世谬传而莫能名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5.断句和翻译。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4分)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自谓孰与诸子贤?(2分)

②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4分)

 

1.C 2.B 3.B 4.B 5.(1)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 (2)①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 ②确实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大意可知,让:责备。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示肯定,“在”“就是”。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所以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1)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且,孰与,审:确实、明明,省略语(但还要继续做)或(却不改正),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知道是错的却不改正/去除)。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这是灭亡的原因。’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凤凰网针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耐人寻味,97.4%的网民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导致其生性骄纵,目中无人。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这起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羡慕的“美丽转身”。

D.我们现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走绿色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内发展需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国内向民众介绍科学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多半科普文章不忍卒读,作者没有扎实态度,而往往是投机取巧的居多。

B.《定风波》一词是苏轼在贬谪黄州这个特定时期的自我画像,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的精神面貌。

C.果蔬汁真的那么神奇吗?对此,不少营养专家并不以为然。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在自己的微博上直呼:这是堪称教科书级的减肥错误示范。

D.耸人听闻不是好“大V”,越有影响力的人越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避免对社会的负面引导,传播谣言损害了法律尊严,也侵犯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隔/干     头/戏     一俱全/接不暇

B.告/卦     片/关     买还珠/穷兵

C.河倒     陆/凉     螳臂车/安步

D.套/养     饼/媚     功亏一/振聋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上,有人说,志当存高远;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还有人说,我们不避平凡,却不可平庸。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阐述你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