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B 【解析】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A“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在目”的对象应是“景物”“事情”而语句是“亲情”,对象错配;选项B“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对象是“女子”而梅兰芳舞台上演的就是女子,所以合乎语境;选项C“求全责备”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语句误用为“严格要求”,似是而非;选项D“焕然一新”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一般用于“局面”等,此处对象错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0分)

著名学者、诗人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分)

(1)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__叫你给说服了。

(2)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________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3)人的血脉必须畅通,文章也是这样,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________文气梗塞,________内容很精彩,词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A.毕竟 况且 一旦 那么

B.到底 何况 如果 即使

C.到底 况且 如果 即使

D.毕竟 何况 一旦 那么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虽然实力较弱,但他知人善任;袁术虽然兵多粮足,但他优柔寡断,目光短浅。因此,曹操掌握了主动,烧了袁术的粮草,使得袁术兵败如山倒,逃回了翼州。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迁”和“徙”指升职,例如“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而“左迁”是贬官,降职,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称为“加笄”,”笄”就是簪子的意思。

D.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