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每小题2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 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日夜相击于前 将有事于西畴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都督阎公之雅望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时矫首而遐观
D.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臣以供养无主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2分)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3分,共6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旁批”帮助我们仔细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段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不超过40字) (4分)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旁批: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分)
示例: (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1.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纷纷”、“半入”被称为描写音乐的妙笔,请作简要说明。(4分)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