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总字数在20—30之间。(6分) ...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总字数在20—30之间。(6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评分标准:内容3分,对偶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就是对偶句的独立使用,本题材料源自教材《林黛玉进贾府》,也是名著必读篇目,要求按照试题提供的材料拟写对偶句,即拟写的答案必须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致,这和用整句概括短文内容相似,对联要素——人物:黛玉和宝玉;事件:初相会;情景:似曾相识;表情:黛玉-惊,宝玉-喜。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言外之意”指话语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划线句的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传达室门口放着一只很雅致的花盆,司机小牛绕着花盆走了一圈,瞅着门卫张大爷问:“张大爷,这花盆挺好看的,放在这儿可惜了啊?”张大爷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

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2)司机小牛经常把轿车停在单位大门外,张大爷不放心,终于忍不住问小牛:“小牛啊,把车停在这儿,不怕调皮的小孩子砸烂了玻璃、划坏了车子?”小牛不屑道:“张大爷,这是公家的东西!”

小牛的言外之意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悬     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云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炫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巨石滚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我被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主治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和父亲的往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当时身体不好,非常虚弱,容易疲倦,这为后面写父亲担心“我”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做铺垫。

B.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我”去悬崖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C.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反映了父爱的伟大。

D.“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突出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E.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3.小说为何以“悬崖”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7.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南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世。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回答。

2. “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 便 《诗 百》 ,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