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贺①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书,最先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李贺,字长吉,卒时年仅27岁。②欻(xū):忽然。③嘒(huì)管:形容管钥之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长吉之事尤                                     备:完备

B.能苦吟书                                     疾:快速

C.恒小奚奴                                     从:跟从

D.太夫人急人哭,待之                        止:制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先昌黎韩愈所知                 父母宗族,皆戮没

B.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尔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苟信,则天之高邈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D.又岂世所谓才奇者                 因人之力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勤于写诗。外出时,常常背一古破锦囊,有了心得体会,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然后就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其中隐约曲折地表达李商隐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与慨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5分)

(2)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5分)

 

1.C 2.A 3.B 4.(1)天帝建成了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文。天上还算得上快乐,不痛苦啊!(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立、乐”各1分) (2) (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愈、寿”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C项,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的“为”均为介词,表被动。B项的第一个“乃”为副词,译为“才”,第二个为连词,译为“于是”。C项的第一个“然”为代词,译为“这样”,第二个为形容词词尾词,译为“的样子”。D项的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为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别对文中信息理解是否恰当的能力。这要求学生通读并读懂原文,再比较选项理解是否与原文表达一致。B项,李贺晚上会将白天的草稿,进行修改,改好后就将之投入另外的囊中,不再去看。所以“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表述有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本题疑难词语:成,建成。为,撰写,动词。差,差事。愈,超过。寿,长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儿取出草稿,研好墨,叠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要召唤长吉。”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离开(她)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篇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管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哭泣,等待(李贺的反应),好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到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真实所见到的就像这样。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四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一定超过天帝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著下降。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时,未来实际上已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1.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C.“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D.“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2.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B.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C.“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D.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3.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C.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D.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C.鉴于三成中小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专家建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上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D.又是一年秋意浓,九寨沟的枫叶正当红,许多旅行社纷纷推出了到九寨沟赏红叶的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追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视自己的过错,帮助他们改正,但一些家长却一味纵容自己的孩子,甚至协助孩子说谎,这让人叹为观止

B.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蕴涵着一种无比神奇的强大力量,能够使人世间许多的误会涣然冰释

C.重阳节前夕,王老太太的两个儿子都从外地赶回来,一家人欢聚一堂,沸反盈天,其乐融融,邻居们都很羡慕。

D.为对抗雾霾,不少参加国际马拉松赛的选手戴口罩参赛,但选手小郭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好,不会受雾霾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俨然                      皮囊          乔装打扮           神采弈弈

B.尘芥                      秘谋          百战不殆           惊惶不安

C.寒暄                      自诩          不寒而粟           无精打采

D.告罄                      草窠          虎踞龙盘           宽洪大量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生(jiàn)             风(mǐ)            角器(liàng)             安步车 (dàng)

B.笑(shàn)           惫(nǎn)          洗间(guàn)             棱两可(mó)

C.认(gòng)           月(zhēng)               私情(xùn)                        情分不(báo)

D.液(nián)           朱(tà)             不过(niù)                         按不住(nài)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