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2分) 亲 亲 麦 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2分)

亲 亲 麦 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3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2.作者在第②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2分)

3.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4分)

 

1.A C 2.①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②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3.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举例: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②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 4.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理解这个句子要注意“物质颗粒”“ 精神内核”两方面,“物质颗粒” 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 精神内核”就是以真善美的精神实质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哪些,然后再结合文本,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要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就必须明白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主旨。从文本来看,作者对麦子是喜爱的、感激的,甚至是赞美的,在答题时,可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阐释。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8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其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又几千。

[注] 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监察御史。

1.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

2.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2分,每小题3分)

白 居 易 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权贵有嫌出位既其出       则或咎欲出者

B. 放纵诗酒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       是余有叹焉

D. 为游赏乐                 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可能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秋来颜色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