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呆在原地。

 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

 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这三个人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张弛人生 张,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情,亦或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愿景。是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雄心,如江河巨浪,一往无前。 弛,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幽静淡雅,是“人闲桂花落”的宁静,是“星垂平野阔”的达观。荡涤心灵的尘埃后轻装前行,从容淡定,如暮色之鸦的挺住,在月光下的小径偶念往事故人。 人须有“张”,挽起满腔的壮志豪情,绷紧希望与信念,奋力冲向那闪光的终点,给生命一次无须后悔的快意拼搏。人须有“弛”,“张”极之后松弛心情,沉淀杂念,不再计较得失,漫观云起花落的闲情,就这样洗净一路征尘,润泽疲惫的心灵。 “张”的代表,莫过于一心抗金的辛弃疾了。这个被称作“青兕”的男人,拥有的是怎样的张力与刚强胆魄啊!无时不想着“梦回吹角连营”仗剑而上“沙场秋点兵”,仿佛传说中的神兽在伤痕累累的华夏大地上奔走咆哮,一身胆识一腔热血似是挥洒无穷,留给后人多少惊叹。然而,他却也有“弛”的时候。“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是失望,是哀伤,许是他一次疲惫的休憩。在暮色江岸聆听愁苦鹧鸪鸣声,并非是激愤的,那哀伤浓重而沉敛,薄薄的浮起一层如江雾笼罩,这一刻他无力无奈,只以词人而非军事家的眼睛来看山看水,却仿佛更看清了这整片哀声里的中原大地。当他再度绷紧了弓弦与心弦,是否感到积淀下来的力量正奋力翻涌?张弛有度,如辛弃疾,真正的铁骨男儿莫过如是。 “弛”的代表是谢安。这魏晋名士隐居南山,整日谈诗论道不求庙堂,潇洒如同飘逸的浮云,悠闲情致不可谓不弛。然而在千呼万唤中出山后的谋略家非是那悠闲名士。淝水之战成就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两个成语,流传至今,也让谢安的计谋张力为世人称道,运筹帷幄、果决善断,谢安的“张”是“弛”后的机锋,令人佩服。 生命应有“张”的绚烂不悔,也应有“弛”的从容淡定。 我只愿我的人生张弛有度。 悠悠雨中行 人生漫漫长途,难免会遇上些风风雨雨。既然注定相遇,何妨悠悠雨中行?你的 人生将多一份闲适,多一份坦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自得地行在雨中,不禁随口吟道。沙湖道中的一场突降的大雨,弄得同行的人狼狈不堪,东坡却以为,这是一次与雨的美丽邂逅,青天烟雨之中,苏轼没有掩头疾行,没有慌忙择处避雨,而是悠闲自在地慢慢前行,让雨点打叶的悦耳之声缭绕耳畔,他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却走得轻快胜马,这不是任何人都可拥有的“轻快”,这是只有东坡才可拥有的“轻快”啊!只因他内心之中那份难得的悠闲。这,就是坦然的东坡本色啊!“乌台诗案”遭贬、种种不顺,接连不断的人生风雨,及时无情打吹着苏轼,却又怎能将他击倒?面对风风雨雨,他不是躲,不是任其肆虐,是享受!享受这难得的“邂逅”,难得的自然情趣!换一种坦然的心态,静静地享受风雨,体味风雨,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呢?默默地将东坡这首《定风波》珍藏,看东坡悠悠雨中行,感受并接受那种坦然与悠闲。 现在的都市,街道上恐怕已无雨中悠悠者了都市的快节奏已将人们心中那珍贵的点点坦然与闲适洗尽了,路上可见的只有行色匆匆的人们,甚至口里还充满了对风雨的诅咒。就想他们遭受了人生风雨的袭击一样,一味的咒骂,一味的抱怨,没有一丝享受,有的只是心中无尽的痛恨。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乏味,糟糕透了! 可季老不,季羡林在雨天最爱做的便是在窗前静静地聆听雨声。曾看过他写的《听雨》,在季老笔下的雨声堪比一首美妙的乐曲……面对人生的风雨,季老一直保持坦然的心态。在他的《忆往抒怀》中,他悠然写道:“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我尝够了酸甜苦辣,经历够了喜怒哀乐。有时候,光风霁月。有时候,阴霾蔽天。”看他回忆文革时的“牛棚生活”,没有怨恨却有些许闲适和情趣充溢其中。虽然过去是那么沧桑,但风雨皆去,只是将季老的心洗的更加清亮、坦然、铭记季老的坦然,在喧嚣尘世中开创一片闲适的天地。 悠悠雨中行,吟赏风雨,烟雨飘洒,我自享受!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描述了流落荒岛的三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磅礴大雨时的不同想法与举动。荒岛与大雨寓意人生旅途中所遭遇的困难、挫折等。此则材料讲述的是心态与人生的关系,不同的想法、心态,决定不同的人生的走向、价值。写作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命题者对甲乙丙三个人持的都是肯定态度。此外,应注意材料中的“荒岛”“天降大雨”,在人生处于逆境中的前提下论述“心态与人生”。 思路一:做一个像甲那样的人。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困难,表现出随遇而安、从容不迫的态度。 思路二:做一个像乙那样的人。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用于直面挫折,积极地去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思路三:做一个像丙那样的人。丙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善于发现、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美,善于苦中作乐,乐观地面对人生。 思路四:也可综合三个人的言行,或者选取期中两人的言行,论述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0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飞湍瀑流争喧豗,( )。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8.座中泣下谁做多?(  )。

9.师者,()。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11.(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14.(),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15.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16.(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习题。(8分)

 盟台夕照

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2.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一)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杜甫当时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说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这首诗的前四句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怎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颂一篇  奏:进献

B.尝大醉,前草诏  上:走上

C.至庭下 引:带

D.妃辄之 沮:通“阻”,阻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遂荐玄宗

②青,取之

B.①激怒贵妃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C.①以命之

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今墓在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人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4.翻译。(15分)

(1)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纯粹”觅得“好声音”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走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惑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的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干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