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正能量”是如今流行的一个热词,它原本是一个物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正能量”是如今流行的一个热词,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各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

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减少,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正能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危难时刻克服身体严重不适,用生命最后力气刹住车,靠在路边让乘客安全下车,哈尔滨市32路公交车司机郑新鑫被追授为三星级公交驾驶员称号。冰城再现最美公交司机。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德州“最美女医生”刘秀丽,邢台最美女医生余文丽…… 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农民……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正释放着一种最有力的“正能量”。他们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情怀,不仅感人肺腑,而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进而悄然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 何谓“正能量”? 即正面能量,正向能量。或者说,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温馨幸福的动力和情感,都是“正能量”。 任何一个时代中生成的流行语的背后都有深意,也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恰如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早已不是简单的本意,而已上升为充满象征意义的一种信息,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它表达着我们扭转逆境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期待。 不是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知识很多,能力很大,能量很强。假如这种能量用在正道上,就是“正能量”,就会有所成就,利人利己,福祉无限;假如用在邪道上,就是“负能量”,不仅一生一事无成,还可能害人害己,祸殃无穷。 为什么有人满眼“灰暗”,有人却“阳光明媚”?为什么有人有太多的“伤不起”,有人却能乐观豁达地恬然一笑?为什么有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有人并不富裕,却满脸洋溢着知足的微笑?笔者认为,其中有心态问题,但更因自身免疫力弱,周遭负面信息入侵较多。要知道,负面信息产生的负能量,也会击溃一个人,甚至感染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应把内心负能量华丽转变为正能量,并尽量缩短转化时间。 事实上,每人都带着正、负两种能量,也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能量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有正有负,不生不灭,相辅相成,并可相互转换。你不可能凭空从外界抓来一把正能量贴在身上,也不可能把负能量完全地赶出你的世界。但可做的是,找回并发掘自己的正能量,坚定我们的信心。 让自己充满正能量,首先要找一些正面的事去做。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社会而言,“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就没立足之地。比如,积极向上、善良诚信、公平公道多了,悲观无聊、猥琐阴鸷、贪婪自私就会少,等等。前者是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让你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激浊扬清的 “正能量”,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而后者正好相反。 人心与社会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同时,也需激发、提升和传递“正能量”。它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扬善抑恶,蔚然成风。只有“正能量”被积聚、被点燃、被运用,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充满力量和温暖,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精彩和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参考立意: 1、自我成长需要正能量。可以从自我角度落笔,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正能量的支配下奋发努力的故事,或如何在前进路上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正能量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负能量对自己的反作用。 2、社会进步需要正能量。可以从社会角度落笔,重点阐明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一个良性的社会需要开掘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3、人生发展需要正能量。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要积极寻找和积蓄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鼓舞自己、发挥潜能,不断朝着人生目标奋进。同时,要自觉抵制负能量,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4、漫谈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不同作用。阐明什么是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有何不同作用;如何培养正能量,有效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如何克服负能量,变负能量为正能量,塑造美好心灵,促进民族进步,推动历史发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查看答案

看下面图表按要求完成问题(4分)

2013年吉林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4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00%

1.根据图表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2分)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考生在考场写作中有什么建议?(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置遗单于      币:货币。

C.臣请璧归赵    完:完整的。      D.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从车上下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2年12月21日是谣传中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读。当太阳再次升起时,要让公众走出误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B.想法借钱、保证还钱、控制花钱,欧洲各种会议都在讨论这些事儿。在欧洲,欧债危机已经深刻影响到国家强弱的划分、生活方式的改变。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问题发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造成的。

D.对于朝鲜卫星发射,国际社会认为它作为联合国会员国,有义务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目前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实现半岛和平稳定是当务之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