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

古代诗歌阅读(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分)

2.下阕是否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1.作者通过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答出三个意象给1分,答全给2分;意境分析正确给2分。) 2.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分)两者都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诗人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提炼诗歌意象和分析意境的题目,意象要概括全面主要有“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分析意境要注意意象的共同特征,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判断,词的下片“孤”“愁”可以作为意境特征的切入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注意从情感和手法连个方面分析,情感主要是“孤独无依、凄苦难耐”,手法主要是想象、或虚写,也可答渲染烘托,通过想象的景物烘托冷清、孤寂的气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彀者,射手)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骑。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击数牛士                           飨:犒劳,慰劳

B.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            保:通“堡”,营垒

C.赵王李牧,李牧如故                  让:谦让

D.赵使人捕得李牧                        微:暗中,秘密地

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3分)

①习射骑,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牧是赵国防御匈奴的优秀将领,他不急于攻打匈奴,而是将当地的租税都纳为军费。常飨士卒,训练士兵骑射,小心看守烽火台。这样好几年,赵国没受到什么损失。

B.由于赵王的误解,李牧被革职,后来赵王醒悟了,又再次起用李牧,李牧在赵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后才就任。 

C.李牧到边境后,还是没有立即攻打匈奴,士兵们却愿意打一仗,在这种情况下,李牧精选了大量的战车、战马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以及射手,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最后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匈奴。

D.李牧被二次起用后,虽用兵有方,多次击退敌人,但由于他仍不听从王命,惹怒赵王,因而遭秦反间而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4分)

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瓷的文化元素

中国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有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还有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再如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如橄榄瓶、蒜头瓶、凤尾尊、鱼篓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红、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釉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是所谓秘色瓷的釉色。人居住在天空之下,头上的天空永远让人敬畏,也永远让人向往。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临摹着自然的色彩。

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

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凝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1.不属于“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的表现的一项是(    )

A.中国瓷的形制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的依恋,如柳叶瓶,海棠碗等瓷器多以自然景物作为形制。

B.单色釉具有单纯和清澈之美,和青花相比,单色釉更接近瓷的本意,更能表体现出瓷对自然的依恋。

C.中国瓷的釉色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之心,临摹着自然的色彩,如秘色瓷的釉色临摹雨过天晴的青色。

D.瓷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的制作工序也少不了天意的参与,再如“窑变”产生的釉色也是自然天成的杰作。

2.对“中国瓷凝聚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既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也传达出中国人审美理想。

B.中国瓷的釉色可以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找到;譬如形制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

C.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或者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一定是东洋瓷。

D.以“斗笠碗”为例,人们喜欢斗笠的形制,是和中国人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心理一致的。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花瓣口碗的花瓣数量变化上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的审美心理有了变化,有追求细腻细致之美的倾向。

B.宋代哥窑的冰裂面貌,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感觉,体现着瓷对自然的依恋的人心因素。

C.中国瓷上凝聚的‘天人合一’思想”实则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追求和审美理想。

D.文章结尾从瓷器的釉色和形制两方面说明了外销瓷和东洋瓷的特点,意在从反面说明正宗中国瓷的独特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下班时候,摆放在储蓄所门口的宣传画框被大风吹到,员工们先后走过,有的人抬起头走了过去;有的人低头看了一眼,也走了过去;员工小张看到了,忙扶起画框,送进门内。保安看到后,对小张说了声谢谢。小张微笑着回家了。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己确定立意,自己拟出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要有理有据;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拟写出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意思,不能超出所给格数。(4分)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邱宝昌认为,汽车销售中加价售车违反了《价格法》关于明码标价的规定,强制加装饰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且还违反了消法规定的公平交易和自主选择权。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说,《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加价提车、强加装饰明显违反了《价格法》的上述规定,当有消费者投诉的时候,价格主管部门完全可以进行查处。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6分)

悲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成功,就像季节没有永远的春天,总会春去秋来;

乐观者说:人生没有永恒的失败,就像天空没有永远的阴霾,总会云开雾散。

悲观者说:                                                           

乐观者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