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萦绕 挣揣 贻笑大方 扪心自问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萦绕       挣揣        贻笑大方        扪心自问

B.嫡亲       胆怯        冠冕堂皇        舞榭歌台

C.招募       和霭        面面相觑        草菅人命

D.辜负       昭雪        鹬蚌相争        云集响应

 

C 【解析】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C项,和蔼,是属于固定词语,指性情温和,态度可亲。所以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市(guì)     自(xǔ)       论(yǔ)    请君入(wèng)

B.结(zhēng)   罪(qiān)     居(dí)    度长大(xié)

C.索(lè)      夺(chuàn)    马(nú)    混视听(xiáo)

D.长(rǒng)    招(zhuì)     板(zhēn)  咄逼人(du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难忘的腊月二十六

武学和

在远离村庄的一座山上,住着一个护林人刘柱子,还有一个志愿来作伴的张大爷。张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了,是位烈属,五保户,年轻时落下了耳聋的残疾,连打雷都听不见。张大爷是小学文化,刘柱子是文盲,两人交流只能靠手比划,复杂一点的事就比划不明白了。

古语说,聋人三分傻。再加之张大爷有白内障,看不清日历上的字,他也从不问刘柱子今天是哪月哪日。不过他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天,那就是腊月二十六。每年这一天,冯镇长都来山上慰问他。可今年这一天已过,春节已到,冯镇长还没来。在张大爷心目中,只要冯镇长没来,腊月二十六就没到。

大年三十早晨,刘柱子要贴对联,被张大爷制止了。刘柱子比划了半天,说今天过春节了,张大爷好像是明白了。但他说:“不对,冯镇长还没来慰问呢,怎么就到大年三十了?”张大爷把对联抢过,放在了箱子里。刘柱子又比划了半天,但张大爷一口咬定,腊月二十六还没到,不能提前过春节。刘柱子十分无奈,只得依他了。

前些天村主任给他俩送来了一些冻饺子,还有鱼、肉、蛋等年货。刘柱子想,过年了,不贴对联也得吃饺子呀!他拿鱼就要做菜。张大爷又说:“如果你馋了,咱俩就吃,别糊弄我说过年了!”刘柱子只得苦笑。

晚饭时张大爷边喝酒吃肉,边叨叨咕咕说:“我是冯镇长的帮扶户,他年年都是腊月二十六来慰问。怎么这一天还没到呢?”张大爷半夜起来解手,还自言自语地说了好几遍这套话。大年初一这天,又叨咕了一天。刘柱子一看,只要冯镇长不来,张大爷就得认为还没到腊月二十六,就得叨咕个没完,晚上连觉都睡不好。于是正月初二早晨,刘柱子给冯镇长挂了个电话。

冯镇长今年没来慰问张大爷是有原因的,去年八月份他被选为副县长。冯县长撂下电话就后悔交代工作时没和新上任的韩镇长把这件事交代清楚,害得这个单身的五保老人空等一场。他考虑到今天毕竟才是大年初二,韩镇长也在休息,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给张大爷拜年。

当冯县长自己驾车来到山上时,张大爷像见到了亲人一样,上前一把拉住了冯县长的手,并对刘柱子说:“怎么样,今天才是腊月二十六吧?你呀,提前把年过了!”冯县长心头掠过几丝悲哀和自责。他从包里掏出纸笔,开始和张大爷交流,他写道:张大爷春节好!我看你来了!祝你健康长寿!我给你带来一箱你最爱喝的二锅头,和你最爱吃的鲫鱼和鹅肉!

张大爷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淌着幸福和欢乐,连连说:“谢谢冯镇长!谢谢冯镇长!”刘柱子说:“还冯镇长呢,人家都是县长了!”他想比划告诉张大爷这个好消息,但又不知怎么比划,才能让张大爷看明白。

冯县长走后,张大爷就掐着指头算日子了: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明天是二十七……张大爷算来算去,正月初六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

初六早晨,张大爷从箱子里拿出对联贴上了。晚上,他让刘柱子多炒两个菜,说今晚是大年夜,要和刘柱子好好庆贺春节的到来。刘柱子知道和他这个聋子整不明白,一切都按照他的吩咐办了。张大爷这守岁酒喝得津津有味,直到零点才香甜地睡去。

转眼又是一年。尽管冯县长跟后来上任的韩镇长交代了,让他最好腊月二十六去慰问张大爷,但因为那天是韩镇长爸爸生日,老亲少友都来祝寿,他实在脱不开身,就推迟了一天才去慰问张大爷。张大爷知道冯镇长当县长后,样子很高兴,但脸上多少有点失落感。他见韩镇长这样和蔼可亲,转眼间也乐得合不拢嘴了。

韩镇长走后,张大爷又掰着指头算,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明天是腊月二十七……

这一年又过去了,韩镇长今年腊月二十一这天有空,就提前来慰问张大爷了。韩镇长走后,张大爷又说:“今天是腊月二十六了。” 说完,他掰着指头一算,心中认定过年那一天,正好是腊月二十四。刘柱子又犯难了,张大爷要是提前过年可咋办呢?刘柱子就给村主任挂了电话,建议明年把张大爷送敬老院去。他还要求村主任用纸把情况写明白,派人送上山,或者请个小学老师上山,让张大爷明白,就别提前过节了!村主任是个秀才,他在电话里明显听出刘柱子心中的不满,犹豫了半天才说:“这事好办,转个小弯就成了。腊月二十四那天,我给你们送对联去。”

腊月二十四那天临近中午,村主任拎着个兜子风尘仆仆赶来了。到屋啥也没说,打开包,拿出他自己写的对联,就要动手贴。刘柱子说:“对联我还不会贴么?再说今天才是腊月二十四啊。你把张大爷的弯转过来不就行了吗?”村主任笑笑没说什么。

刘柱子不知道村主任是啥意思,他就忙做午饭去了。饭做好了,村主任把对联也贴好了。刘柱子喊村主任吃饭,村主任说先看对联转弯,拉着刘柱子来看对联。这更弄得刘柱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刘柱子不识字,村主任就念给他听:“只要张大爷能高兴,哪天过节由他定。横批是——尊老爱老!”念完屋门的对联,村主任又领着刘柱子来到屋外院门前,念道:“大山春潮涌风景这边独好,提前过春节全球我们最早。横批是——乐趣自找。”看完对联后,村主任问刘柱子:“你的弯转过来没?”刘柱子考虑了半天才说:“转过来了!转过来了!”村主任又问:“怎么转过来的?”刘柱子笑着说:“就按对联上说的那么转的。哈哈,尊老爱老,乐趣自找!”

趁刘柱子端菜的工夫,村主任从包里拿出一挂鞭炮,用木棍高高地挑起。张大爷虽然听不见清脆的鞭炮声,但能模糊地看见空中跳跃的鞭炮身影和纷纷落下的碎纸片。他乐得像个孩子,站在屋门口大喊:“过年了——过年了——”

刘柱子见张大爷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也很高兴,也觉得真的过年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大爷志愿前去帮助护林,但年事已高,耳聋,再加上有白内障,所以对今天是哪月哪日根本不在乎。

B.因冯镇长在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六没有来慰问张大爷,所以刘柱子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对联吃饺子,却遭到了张大爷的强烈反对,张大爷认为腊月二十六还没到。

C.冯镇长对工作是比较认真负责的,多年来坚持慰问五保户张大爷,虽然这一年没能在腊月二十六慰问,但他后来交代韩镇长代替自己做好慰问张大爷的工作。

D.小说中对张大爷的描写惟妙惟肖,如“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淌着幸福和欢乐”,“这守岁酒喝得津津有味,直到零点才香甜地睡去”,“他乐得像个孩子,站在屋门口大喊”等,都能感受到张大爷得到慰问后对生活的幸福感。

2.请结合情节简要指出村主任的性格。(4分)

答:                                                                       

                                                                          

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请简要回答。(4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蜀道难》)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何也?              !(《过秦论》)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定风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11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1.如何理解“乍见翻疑梦”?又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                                                                      

2.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轨,字士则,周雍州牧、酂国公恭之子也。隋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后去官归于家。义兵起,轨聚众千余人,迎谒于长春宫。高祖见之,大悦,降席①握手,语及平生,赐良马十匹,使掠地渭南。轨先下永丰仓,收兵得五千人。从平京城,封赞皇县公,拜大丞相谘议参军。时稽胡②贼五万余人掠宜春,轨讨之。行次黄钦山,与贼相遇,贼乘高纵火,王师稍却。轨斩其部将十四人,拔队中小帅以代之。轨自率数百骑殿于军后,令之曰:“闻鼓声有不进者,自后斩之。”既闻鼓,士卒争先赴敌,贼射之,不能止,因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虏男女二万口。

武德元年,授太子詹事。会赤排羌作乱,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同寇汉中。拜轨秦州总管,与贼连战皆捷,余党悉降。进封酂国公。三年,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许以便宜从事。属党项③寇松州,诏轨援之,又令扶州刺史蒋善合与轨连势。时党项引吐谷浑④之众,其锋甚锐。轨师未至,善合先期至钳川,遇贼力战,走之。轨复军于临洮,进击左封,破其部众。寻令率所部兵从太宗讨王世充于洛阳。四年,还益州。时蜀土⑤寇往往聚结,悉讨平之。轨每临戎对寇,或经旬月,身不解甲。其部众无贵贱少长,不恭命即立斩之。每日吏士多被鞭挞,流血满庭,见者莫不重足股。轨初入蜀,将其甥以为心腹,尝夜出,呼之不以时至,怒而斩之。每诫家僮不得出外。尝遣奴就官厨取浆而悔之,谓奴曰:“我诚使汝,要当斩汝头以明法耳!”遣其部将收奴斩之。其奴称冤,监刑者犹豫未决,轨怒,俱斩之。后征入朝,赐坐御榻,轨容仪不肃,又坐而对诏,高祖大怒,诏下狱。俄而释之,还镇益州。

贞观元年,征授右卫大将军。二年,出为洛州都督。洛阳因隋末丧乱,人多浮伪轨并遣务农,各令属县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由是人吏慑惮,风化整肃。四年,卒官,赠并州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降席:让出座席的西边。②稽胡:稽胡(jī hú ),古族名,“匈奴”的别种,又称“山胡”。③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④吐谷浑(汉语拼音:tǔ yù hún)吐谷浑是鲜卑族的一支。⑤蜀土:四川。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轨自率数百骑殿于军后          殿:冲锋,进攻

B.许以便宜从事                  便宜:见机行事

C.见者莫不重足股              栗:颤栗,颤抖

D.人多浮伪                      浮伪:虚伪

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窦轨军纪甚严的一项是

①轨斩其部将十四人,拔队中小帅以代之      ②与贼连战皆捷,余党悉降

③或经旬月,身不解甲                      ④呼之不以时至,怒而斩之

⑤每诫家僮不得出外                  ⑥监刑者犹豫未决,轨怒,俱斩之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大业年中,窦轨辞官归家,后来各地义兵纷起反隋,窦轨也聚集了一千余人,后来前往长春宫归附唐高祖,得到唐高祖的礼遇,并得到高祖赐予的宝马。

B.当赤排羌作乱之际,身为太子詹事的窦轨与薛举手下的钟俱仇一同讨伐汉中。窦轨与叛贼连续作战大获全胜,剩下的叛贼全都投降了。因此窦轨被晋封为酂国公。

C.正当党项族侵犯松州时,窦轨应诏与扶州刺史蒋善合联手救援松州,蒋善合先到达钳川,奋力杀敌,打败了党项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吐谷浑大军。

D.窦轨军纪甚严,就连成为自己心腹的外甥夜出未及时回营,也按军法处死;在处死家奴时候,监刑人员因犹豫不定也被窦轨处死以示法令严明。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行次黄钦山,与贼相遇,贼乘高纵火,王师稍却。(4分)

译文:                                                                   

(2)轨并遣务农,各令属县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