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病卒官。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学南阳,张奉舍                               止:住宿

B.修独将数骑入其门                                径:一直

C.修抚慰其余,由是寇止                             少:同“稍”,稍微

D.因解其缚,使太祖                                诣:拜见

2.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王修“为人仗义”的一项是(    )(3分)

①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④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⑤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因为母亲死于社日这一天,所以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时,王修触景生情,极为哀痛,请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被孔融召为主簿,任高密县令。贼人进入当地豪侠孙氏家躲藏,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家,迫使其交出了作案之人。

C.王修曾被袁谭征召为治中从事,多次受别驾刘献诽谤诬陷。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使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D.王修为官清廉,他在袁谭处任职时,袁谭手下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财物。可在太祖攻破袁谭后,却见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⑵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1.C 2.C 3.A 4.(1)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来探视他们的人,王修同情他们,亲自留下来照顾,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2)王修又说:“我曾接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能够让我收殓袁谭尸体,然后(让我)接受斩刑,我没有什么遗憾。 【解析】 1. 试题分析:少:同“稍”,逐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例如:“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一句中,“少”应为“轻视,看不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第②句是说王修不畏强暴,执法严明;第⑤句说的是太祖曹操查抄没收审配等人数以万计的家财,根本与王修无关。可采用排除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错在“请求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的表述,根据文意,应该是邻里被王修所感动,主动停止了社日活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注意下列关键词:⑴“举家”,全家,“相” 他们,“隐恤” 哀怜(同情)抚恤,“去”离开。(2)“受”接受,“若得” 如果能够,“就戮”接受斩刑(走向刑场或被杀),“恨”遗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母亲去世。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去世的,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王修思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知道后,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王修二十岁时,外出到南阳游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来探望他们的人,王修亲自留下来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的病好了才离去。初平年间,北海的孔融召王修为主簿,任王修为高密县令。高密人孙氏向来强横任侠,他的门客屡次触犯法律。有百姓被抢劫,贼人进入孙氏门下,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氏家宅,孙氏拒险坚守,差役和百姓感到畏惧不敢靠近。王修命令他们:“敢有不向前进攻的人,与孙氏一同治罪。”孙氏害怕,于是交出了贼人。从此,豪强们都因恐惧而屈服。荐举孝廉时,王修把机会推让给邴原,孔融没有听从他。适逢天下大乱,这件事没有实行。不久,郡中有人叛乱。王修听说孔融有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贼人开始造反时,孔融对身边的人说:“能冒着危难来的,只有王修而已!”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后来王修又任功曹。当时胶东多有贼寇,孔融又命王修为胶东县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盛,他自己在房屋周围建立了防护沟,不肯听从官府的发派调遣。王修独自带领几个人骑着马径直闯进公沙卢家中,斩杀了公沙卢兄弟几人,公沙氏族人十分惊愕,没有敢妄动的。王修安抚了其余的人,自此贼寇逐渐止息。孔融每次有危难之时,王修即使是在家里休息归养,也没有不来的。孔融往往倚仗王修得以免于祸患。 袁谭在青州时,任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几次诽谤诬陷王修。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当时的人因此更加称赞王修。袁谭与袁尚有矛盾。袁尚攻打袁谭,袁谭的军队战败,向太祖求救。太祖攻破了冀州后,袁谭又叛乱了。于是太祖带领军队在南皮县攻打袁谭。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送粮食,听说袁谭处境危急,率领他带去的士兵和属下的从事一共几十人,向袁谭那里赶。到了高密县时,听到袁谭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马放声大哭,说:“没有了您,我能回到哪里去啊?”于是到太祖那里,请求太祖让自己收回袁谭的尸体,并把他葬了。太祖想看看王修的诚意,沉默着一声不吭。王修又说:“我曾蒙受袁氏厚重的恩德,如果能够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然后再接受斩刑,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太祖称赞他讲道义,听从了他。太祖让王修担任督军粮,返回乐安。袁谭被击败后,全州的各个城池都顺从了太祖,唯独管统据守乐安,不愿顺从。太祖命令王修去取管统的首级,王修因为管统是亡国的忠臣,于是解开捆绑他的绳子,让他去见太祖。太祖很高兴,赦免了管统。袁氏统治之时政令宽松,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了一些财物。太祖攻破邺城后,查抄没收审配等的家财物产数以万计。等到太祖攻破南皮县后,察看王修的家,家里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太祖感叹道:“王修作为士人真是名副其实。”于是以礼征召王修为司空掾,司金中郎将,后来升他为魏郡太守。王修治理政务,抑制豪强,扶助弱小,赏罚分明,为百姓所称道。王修病死在官位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

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

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

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

1.下列有关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

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

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

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人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

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

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

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道教术语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

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广泛传播。

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我们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800字。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⑸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句子通顺,语意简明,内容不超过70个字,寓意不超过8个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内容:(70字左右)                                                                            

                                                                                           

寓意:(不超过8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