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瘦金体 雪小禅 ①瘦与金,仿佛贫穷与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瘦金体

雪小禅

①瘦与金,仿佛贫穷与富贵,凑在一起,居然有一种别致的味道和气息。

②是一个皇帝创造的一种书法体。

③但凡这种皇上,一定做不好皇上。果然,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对书法和绘画的偏爱,让他沦为金兵俘虏。但正是心中这些对于书画的热爱,才使他在沦为俘虏时不至于落难到不堪的地步——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

④喜欢瘦金体,是因为喜欢它的个色

⑤就因这叫法,分外有几分落寞的荒意。

⑥像秋天长水。是寂寂的天空,有几声远走高飞的大雁,其实是含着人世间最饱满的情意的。远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想象,而这瘦里,就有了山的寒水的瘦。这金里,又有了人世间最真实的沉重和亮色。

⑦第一次读到这三个字,就被吸引了。三个字里,跌宕出一种极为细腻的光滑与个色感。只这两个字联系起来,衍生出多么孤零的一种情怀啊。

⑧再看字。真是瘦。绝非牡丹的肥腻,而是一枝清梅的瘦。枯而不甘。我喜欢那支棱出来的样子,一撇一捺都彰显出不同凡响的意味。看着一点也不洋气,甚至有些乡土,可是,一腔子里的血全是清傲的。

⑨那份浓烈,那份傲岸,分外扎眼。

⑩也像宋徽宗这个人。偏偏不喜欢做皇帝,偏偏把心染在了琴棋书画里。

⑪另一个皇帝李煜,南唐后主。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诗词,一切如命,当然也会一江春水向东流。

⑫总觉得喜欢上文字或者绘画书法的男子或女子会徒增一种莫名的伤感。于他的审美上或许是一种趣味的提升,于人生而言,并无多少益处。因为那样会使心灵过早地进入陡峭地带,过上一种看似平静实则颠簸的生活。虽然人生会因此厚了,肯定了,更值得揉搓和拿捏了。可是,它们带来的荒凉和皱折也一样多。——这些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

⑬就像瘦金体,看似锋芒毕露,实则是人生的无奈全在里面。

⑭能在哪里张狂呢?除了在文字中。在日子中,不得不收敛,不得从春到秋,从夏到冬。日复一日重复和交待的,其实是差不多的内容。

⑮那仿佛是经历过时光淬砺的女子,逆境让她一夜之间成长。被时光或打击过的石头、铁或人,往往更加光彩夺目。很多时候,顺境让人慢慢就沉下去了,而逆境,一经时间打磨,却可以散发出更加绮丽之光。即使是变得凛然了,突兀了,但那味道却是格外不同了。

⑯人们很难记得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但却容易记得宋徽宗。金戈铁马是留给岁月尘烟的,一个书法体的诞生却是永远永远地留下来了。尽管想起时恍如隔世,可是,如果看起来、写起来,却仿佛昨天。

⑰看过一个朋友临摹的瘦金体,分外古意。

⑱却觉得并不远,仿佛可亲可近的人。贴在脸上,有温热感,放在怀里,是那亲爱的人。远远地看她写,那中式的长衫,那手中的毛笔,仿佛都带着一种阔绿千红的诱惑。在少年,我是如何抵触着中国文化,那么现在,我就有多么热爱着它——你曾经反感的,或者隔阂的,在多年之后,也许会成为最亲近的。这恰恰是岁月所赐。心老了以后,往往会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比如戏曲。

⑲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人生到后来,是做减法了。一步步减去那丰硕的气息,像瘦金体,只留下些风骨和枝桠就够了,那风骨,却更吸引人。因为隔着八百多年的烟尘与风雨,我仍然能感觉瘦金体的凛凛风骨。

⑳那是一个男人的心声。

21他更愿意臣服于书画之间的时间。那是属于他个人的时间。没有年代,没有界限……他似乎早就料定了。其实,他一定会比别的皇帝更多的出现在后代的书中或者文人们的嘴中。因为文化,从来是穿破了时间这层膜,而且,年代越久,味道会越醇厚,越有气象。什么东西一旦有了气象,便离成大器很近了。

22因了宋徽宗,我偏爱着寥薄清瘦的瘦金体。又因为瘦金体,我更高看这潦倒的皇上。有的时候,恰恰因为不堪和潦倒,才创造出一个个文字或书画里的奇迹。那些画牡丹的人,永远不会体味画竹或画梅的心境。潦倒,往往赐予人更高的灵魂品味和耀眼的光彩夺目,比如凡高,比如宋微宗。

23破掉了富贵之气的瘦金体,就这样支支愣愣地入了我的眼——异数,从来就有着别样的动人大美。无论是书画、文字,还是人。

1.作者以“个色”一词来形容“瘦金体”,它的含义,可以用文中             等词语来解释。(2分)

2.作者认为喜欢上文字或者绘画书法,除了提升审美趣味外,对人生“并无多少益处”,她为什么这么说?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3.文章写宋徽宗和他所创的“瘦金体”,却写到了李煜和临摹瘦金体的朋友,写此二人之事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

4.分析末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清傲、傲岸、风骨、孤零。 2.因为文学与绘画让他们更深入细腻地体会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使他们对生活的磨难与无奈有更深的体悟与感慨,从而使他们比常人咀嚼到更多、更广、更深的苦楚。 3.写李煜是为了进一步佐证喜欢上文字或者绘画书法的人会徒增一种莫名的伤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写临摹瘦金体的朋友,是为了佐证像瘦金体这样有风骨有气象的古文化体,尽管想起来恍如隔世,却终给人以恍如昨天的可亲可近之感。 4.卒章显志,写出了瘦金体具有动人的大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大美的赞颂之情(2分);并升华主旨,由文字到人,写出破掉了富贵之气,有风骨有韵味的事物都有动人之美。(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个色”这个词出现在第4段——“喜欢瘦金体,是因为喜欢它的个色”。这个句子承上启下,重在引起下文对瘦金体风格特点——“个色”的叙述,因此,这道题要到下文去找答案。我们可以依次筛选出下列词汇,第7段的“孤零”、第8段的“清傲”、第9段的“傲岸”、第19段的“风骨”,题干要求只填两个词,选其二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在文章的第12段“于人生而言,并无多少益处”之后作者说“因为那样会使心灵过早地进入陡峭地带……它们带来的荒凉和皱折也一样多。——这些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这就是原因。这里作者用了比喻,“陡峭地带”“荒凉和皱折”显然都是指心灵经历的曲折,也就是说,文学和绘画使人们对人生社会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体悟和感伤。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文章在写到了李煜之后才得出一个结论—— “于人生而言,并无多少益处”, “这些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时间的交待和对生活惘然的品味”。 也就是说写作者李煜是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的。第17段写“看过一个朋友临摹的瘦金体,分外古意。”承上文“尽管想起时恍如隔世,可是,如果看起来、写起来,却仿佛昨天”,启下文“却觉得并不远,仿佛可亲可近的人”,综合上下文,作者写朋友临摹瘦金体就佐证了像瘦金体这样有风骨有气象的古文化体,终给人以恍如昨天的可亲可近之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又往往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来思考,本文写出了瘦金体的美,由文字到人,赞美有风骨有韵味的事物;结构上,一般文章的结尾都有升华主旨、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引人思考等作用,本文主要是前两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文段中①②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文段,说说对文段中划线语句含意的理解。(3分)

3.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为痛苦、愤怒到了极点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3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答:自由表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序号是

李慎之继承的是“五四”狂飙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承的是“五四”理性主义传统。

①为了鼓舞士气,指点方向

②他深感九十年代士林人格萎靡,失去批判激情

③而王元化深感八十年代学风浮躁

④只问主义,不屑问题

⑤故到九十年代提出“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

⑥他坚持道德理想,亲身践行倡导

A.②①⑥③④⑤                                B.⑥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①⑥③⑤                                        D.③④⑤②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

C.不复与言     (省略句)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语后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请略陈固陋

A.流俗所也                  B.《齐谐》者,志者也

C.倡优所蓄                    D.谨拜表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