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豹子让人晕眩的圆斑,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
B.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谍血呢?
C.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涨率不相同。
D.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傲锋利的。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赁屋(lìn) 粘贴(niān) 祚薄(zuò) 呼天抢地(qiāng)
B.蓬蒿(hāo) 惩创(chuāng) 镌刻(juàn) 殒身不恤(yǔn)
C.谂知(shěn) 剌谬(là) 決起(jué) 妄自菲薄(fěi)
D.栏楯(shǔn) 剖开(pōu) 挨命(ái) 不愠不火(yùn)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妈妈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妈妈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 《寡人之于国也》 )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 )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 _ __, _。( 《蜀道难》 )
4.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 ___, _。 ( 《蝶恋花》 )
5.留恋处,兰舟催发。 , 。 ( 《雨霖铃》 )
6.大弦嘈嘈如急雨, 。 ,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
7.曲终收拨当心划,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琵琶行》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5分)
清 溪①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
B.陈力就列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
D.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名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曰:“非我也,兵也”。
B.固而近于费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