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警告的枪声 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警告的枪声

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至心神不安。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

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例如,冈纳在学校里得过许多奖;冈纳被选送去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加冕庆典;冈纳早早就获得领航员证书……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一百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有隐蔽性。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福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劈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境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呆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事。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杀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

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福枪。现在他真正要猎杀,猎杀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福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杀人罪?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块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极度的震惊可以治疗疯狂。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此刻冈纳正朝着他喊叫,彼得森最初几乎听不懂。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选自2006年1月《世界报》,有删改)

1.彼得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后决定猎杀冈纳的?(4分)

2.前面详细描述彼得森猎捕海豹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冈纳将彼得森的仇杀理解为善意的警告,为使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小说在前面做了怎样的铺垫?(4分)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彼得森这一人物形象的?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1.①冈纳处处比自己强,彼得森对冈纳心怀妒忌和怨恨;彼得森一直认为是冈纳抢走了自己的那份渡轮合同。②在猎捕海豹的时节,杀了人会被认为是当成海豹误杀的,没有人知道谁开的枪。(4分,每点2分。) 2.小说通过叙述彼得森猎捕海豹这一细节,具体交待了彼得森的身份特征,人物形象更生动可感;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曲折,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同时也为主体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4分,每点各2分。) 3.①前面交待捕猎的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防止被浮冰带走而送命,而现在冰面已经开始破裂。②对冈纳听到枪声后所作反应的细致描写,说明冈纳当时确实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4分,每点2分。) 4.表现手法:心理描写。作用:①使人物性格鲜明丰富,血肉丰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充分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使小说的主旨厚重而耐人寻味。(6分,表现手法3分,作用每点对点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段的描写彼得森的心理,表现出彼得森对冈纳嫉妒。这是一个心理因素。文章写道彼得森发现冈纳之后,感觉到这是个好机会,因为没有人发现。这是现实因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内容上交代了彼得森的身份,在结构上为后文暗算冈纳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前铺垫,后照应,是小说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前面交代捕猎海报的人可能会遇到被浮冰带走的危险,为后文的暗算变成拯救的巧合做铺垫。同时,在小说描写冈纳听到枪声后的“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福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的表现,也暗示了这种巧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找到具体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其效果是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甲、乙两幅漫画都表现了环保的主题,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甲)                                                (乙)

 

查看答案

刘一新的爸爸为爷爷买了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不高、视力又不好的爷爷看不懂使用说明书。请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替刘一新写一段话,向爷爷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既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4分)

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需翻页查看,按OK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家旅游公司对印尼巴厘岛的解说词,有些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错误,请找出3处,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①由于南太平洋清凉的海风给了巴厘岛最适宜的温度,使这里虽然地处赤道附近,②空气却并不让人觉得燥热。③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青青草木,山花烂漫,④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穿插其间的梯田,让游客好像在画中行走。

⑤巴厘岛到处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氛围。⑥走在发生过爆炸案的当年的库塔街上,⑦丝毫不会有一点恐怖的感觉。⑧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人们有一种悠闲的气质,⑨岛上的约两万座庙宇又为它点缀了神秘的气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

2.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4.               ,任重而道远。                        (《论语》)

桃李不言,                。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