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四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秋...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四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

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我喜欢霜染红似火的秋天,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

 

春天像一位刚下田的农民,洋溢勃勃朝气;春天像天上飞来的蝴蝶,飞舞一年的收获;春天像孕育十月的母亲,呵护婴儿的安全。我喜欢雨打绿如蓝的春天,因为春天可以享受随风飘舞的碧绿的垂柳。(每写出一句给1分,其中内容合理、比喻拟人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明确“示例”的特点。“示例”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包括三个分句,它们都是运用比喻手法,其格式为“……像……,……”,其中,前一部分的喻体部分的主语;第二个句子是个因果复句,说明喜欢的原因。最省力的办法可以是将话题选为四季中的某一季。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分析下面这幅大学新生入学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内容的评价(50字以内)。(5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我认为《项羽本纪》是太史公的杰作,文章十分精劲,而又不失史实。                      

①《项羽本纪》最后这一段文字可能有错简,因为现存的文字本身前后有矛盾,且容易引起误解    ②但只要认真研读《史记》对这一问题相关的记载,就可以看到,项羽“身死东城”是无可怀疑的    ③“乌江自刎”是误解这段文字的结果    ④我认为项羽是自刎于东城而不是乌江    ⑤在《史记》本身找不出一点与此矛盾的地方    ⑥我认为项羽乌江自刎,是民间传说,后来形成了杂剧,这样就广泛传播开来了,但它毕竟不是史实

A.④①③②⑤⑥   B.⑥①③②⑤④  C.④①⑤⑥③②    D.⑥③②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辽宁省第十七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共分为技能说课类、文字资源类、媒体资源类、整合课例类、数字校园类五大项目比赛,欢迎广大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参加。

B.鞍山一中建校90周年活动标识整体设计以“盛大、热烈、稳健、简约”为原则,色彩主体“90”选用暖色,突出校庆的热烈、喜庆的氛围,也代表着一中师生的活力与热情。辅以校名、时间的宝石蓝色,代表着一中师生的睿智与稳健。

C.修订草案明确,如果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利用信息系统制作、传播前述九类信息内容,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六个月以下停止联网、停机整顿,必要时由发证部门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相关资格。

D.对于薄熙来而言,秦城监狱也许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这座中国最著名的监狱,曾经关押过他的父亲薄一波和岳父谷景生,而薄熙来曾经最信任,如今最痛恨的王立军也在这座监狱服刑。薄王两人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又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正在“蠢蠢欲动”,预计可能会在今天开始“中国之旅”,至于它会不会给辽宁带来较大幅度降温影响,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B.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小事,但真正做到,便就真能改善大的环境。因为具体而微的努力,才能有中国更加有力量和希望的明天。

C.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上官婉儿千字铭文墓志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

D.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诉尽惜别之苦,二人河梁携手,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 分)

何嗣焜:由职业校长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

俞 可

1897年4月8日,地处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觞。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何嗣焜(1843一1901),字梅生,江苏武进人,世代耕读。以一介生员入伍(淮军)而辅佐两广总督张树声,仕途坦荡却并非得意,便遁隐乡野。1896年,清廷决意创办南洋公学,天降大任于斯人,何嗣焜认定办学乃安身立命之举,毅然肩负南洋公学首任总理之职,为该校百年伟业奠基,为中国教育体制拓荒。

甲午战争惨败。1860年10月31日,太常寺少卿盛宣怀向光绪递呈奏折,阐明创办南洋公学之意,并提议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何嗣馄出任公学总理,总办公学事务并节制下设的监院和华课总教习。盛宣怀之所以慧眼识中何嗣焜是因为他热衷于教育,主张“开通知识,教育尤亟”;盛宣怀称其“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尤坚卓,不致始勤终堕”,“总理之人非该员不足当此选”。

以“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何嗣焜设计了严格的选拔制度。师范新生皆持“白据”即“南洋公学师范学堂试业证”,两个月后再确定去留和分层。分层采用“五层格”,每合一层格者可换据,依次换为蓝、绿、黄、紫、红据。执红据者准予担任教习。每季考核一次,优者递进,劣者淘汰。何嗣焜每月按层格发给师范生津贴,一层格每月津贴膏火银6两,进一层格加银1两,10两封顶。对成绩欠佳与违犯校规者,则扣除膏火银。一旦兼职教员,师范生可额外领取40两,而总教习月薪也不过100两。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办学亦然。一旦有章可循,学校成员即可按部就班,学校运作亦可有条不紊。开学当年10月,何嗣焜拟定《南洋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一一予以规制,事无巨细,无一挂漏。“凡章程所无,未经总理注入者,不准据事理擅行。凡章程所有,未经总理注废者,不准据事理擅废。”该章程由何嗣焜亲笔书写,张贴于大众易见之处。治理学校,何嗣焜以严厉著称。1899年4月19日,他发布学生奖励办法,以“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一项不及格者皆不奖”。这些皆为办学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思考与策略,何嗣馄每年年终把新增与改易的规章制度汇辑成册,并增订公学章程。

设置师范院旨在解决南洋公学的师资问题,而公学又为师范生提供绝佳的教学实践基地。师范院一旦启动,公学其他教学机构的设置便纷纷跟进,首先便是何嗣焜仿照‘旧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创设的外院即高等小学堂,于1897年10月5日招生,1l月9日开学。大班毕业生可升入1898年4月22日开学的中院即中学堂。5年制(包括2年高等预科)的中院为学生提供“充分预备而升入大学”。外院还为师范生提供编写教材的可能,有些校本教材竟可辐射到国内其他新式小学堂,如《蒙学课本》《物算》《笔算》《本国地理教科书少:当然,新设的译书院介译大批西学经典,既用作教材又开启民智。外院1899年6月第三次招生,入学考试成绩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为范静生和蔡艮寅。前者就是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而蔡艮寅即蔡锷,入学半年便应梁启超之邀赴日留学。   

南洋公学的师范、上、中、外四院分级办学模式堪称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之创举,垂范久远。《清史稿》记载:“中国教育由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原创者虽为盛宣怀与何嗣焜,执行则由何嗣焜独自担纲。执掌四年可谓筚路蓝缕,办学之效不可立竿见影,何嗣焜却使南洋公学异军突起。他辞世次年,1902年2月13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折中称:“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理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何嗣焜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入不敷出,积劳成疾。1901年3月1日,何嗣焜闭门“撰拟奏草”,突发中风,“搁笔侧首”而逝,时年58岁。盛宣怀赞何嗣焜“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因而,“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他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朝廷,称“公学之营造法式、教育章程,尤为该员心力之所专”,何嗣焜“积劳病故”,故“请将何嗣焜学行宣付史馆立传折”,以彰其勋。1917年,学校师生制作何嗣焜铜像一座立于校园,以资纪念。

何嗣焜著述寥寥,且大都毁于寓所1887年失火,现存世仅《存悔斋文稿》五十余篇。尤其在担任校长四年期间,何嗣焜不事著述,其“述”便是校长的既定职责,其“作”即为所奠定的南洋公学百年基业。这便是校长职业化。面对当今大学校长“双肩挑”固有模式并日趋院士化与官员化,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可见,大学章程与职业校长共同构成现代大学制度,缺一不可。何嗣焜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心无旁鹜而鞠躬尽瘁。(摘自《上海教育》2013年第15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何嗣焜兴办南洋公学师范院的经过和取得的成就,详略得当,细节突出,内容详实,有很好的励志作用。

B.盛宣怀认为公学总理人选非何嗣焜莫属。盛宣怀对何嗣焜十分赏识,因为何嗣焜在事业心、学识、眼界上有过人之处。

C.何嗣焜拟定《南阳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都一一做好规定,并且不断增订完善,每年开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

D.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和蔡锷将军都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当时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赴日本留学。

E.本文刻画了一位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的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先驱,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形象。

2.何嗣焜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

3.盛宣怀在文末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何嗣焜的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认为,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