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副院判邓愈戍之。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进枢密院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下诸暨,守将宵遁。万户沈胜既降复叛,大海击败之,生擒四千余人。改诸暨为诸全州。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郎中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寻攻处州,走元将石抹宜孙,遂定处州七邑。

初,严州既下,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至是,三人者谋作乱,晨入分省署,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其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以是军行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节选自《明史》三百三十二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              谒:拜见

B.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              克:攻克

C.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            过:路过

D.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      见:被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大海善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           ②再破张士诚兵

③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④所至辄访求豪隽

⑤大掠城中,奔于吴             ⑥克兰溪,从取婺州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击打胡大海,击中脑部仆倒在地,连同他的儿子胡关住、郎中王恺都遇害。后来太祖命令诛杀蒋英,刺其血来祭奠胡大海。

B.当初,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从桐庐前来归降。胡大海爱惜人才,留用于部下,结果三人谋反作乱,胡大海反受其害。

C.胡大海跟从太祖攻破宁国,又同邓愈、李文忠从昱岭关攻打建德,并在淳安击败元军,活捉了四千余人。

D.胡大海的军队行进,远近的人争相归附。等到死去,听到消息的人无不流泪。他被追封为越国公,谧号为武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

(2) 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

 

1.C 2.D 3.C 4.(1)吕珍堵水灌城,胡大海夺下堰坝反灌吕珍军营。吕珍形势紧迫,在马上折箭发誓,请求各自撤军。(得分点:堰水、蹙、折矢、解兵)(2)胡大海说:“言出而违背它,不诚信。已放而攻打他,不英武。”(得分点:背、不信、纵、武)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考查其是否同语境相符。题中,C项解释不正确,“过”应是“过错”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胡大海善用兵的一组”,考察题中各句是否合乎这一要求。题中,③讲的是胡大海对自己军队的要求,④讲的是胡大海“好士”的表现,⑤讲的不是胡大海,而是苗将蒋英: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进行比较,以辨别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这四千余人不是元兵,而是沈胜的部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堰水”是围堰堵水之意;“蹙”是紧迫之意;“折矢”就是“折箭(发誓)”;“解兵”就是撤军。第(2)句中,“背”即违背;“不信”就是不讲信用、没有信用之意;“纵”即“释放,放弃”之意;“武”即“英武”。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身长面黑,智谋力量过人。太祖最初起兵,胡大海奔走到滁阳拜见太祖,太祖命他为前锋。跟从渡长江,与各将夺取土地,因功授予右翼统军元帅,守护帐下。跟从攻破宁国,副院判邓愈戍守此地,于是攻取徽州,平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率十万军队进攻,胡大海到城下奋战,大破元军并赶走他们。于是同邓愈、李文忠从昱岭关攻打建德。在淳安击败元军,于是攻克建德。再次击败杨完者,收降溪洞兵三万人。进升为枢密院判官。攻克兰溪,跟从夺取婺州,升为余枢密院事。攻下诸暨,守将乘夜遁逃,万户沈胜已降又反叛。胡大海击败他,活捉四千余人。改诸暨为诸全州,移军攻打绍兴,两次攻破张士诚的军队。太祖把宁、越看作重要之地,召令胡大海派他镇守。张士诚的大将吕珍围攻诸全,胡大海援救。吕珍堵水灌城,胡大海夺下堰坝反灌吕珍军营。吕珍形势紧迫,在马上折箭发誓,请求各自撤军。同意了他。郎中王恺说:“吕珍是狡猾的贼子,不可以相信,不如乘机攻打他。”胡大海说:“言出而违背它,不诚信。已放而攻打他,不英武。”回军,人们都叹服他的威武守信。不久攻战处州,赶走元将石抹宜孙,于是平定处州七邑。 当初,严州攻下之后,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从桐庐前来归降。胡大海喜爱其勇猛,留用于部下。到此时,三人谋反作乱,早晨进入分省官署,请胡大海到八咏楼观看射箭。胡大海出来,蒋英派其党羽跪拜于马前,假称诉说蒋英的过错。胡大海役来得及应答,回头看蒋英。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击打胡大海,击中脑部仆倒在地,连同他的儿子胡关住、郎中王恺都遇害。蒋英等在城中大肆抢掠,弃逃到吴。此后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蒋英归降。太祖命令诛杀蒋英,刺其血来祭奠胡大海。 胡大海善于用兵,常自叹说:“我们习武的人不知道学问,只知道三件事罢了:不杀人,不抢妇女,不烧毁房舍。”因此军队行进,远近的人争相归附。等到死去,听到消息的人无不流泪。又喜好贤士,所到之处总是访问寻求豪俊之士。刘基、宋濂、叶琛、章溢被聘用,实是胡大海的推荐。追封为越国公,谧号武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综览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有所关联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规律。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拓展了中国新诗的领域,形成了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全方位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胡适以及胡适之后的诗人创作的白话诗里或多或少的会有古典诗歌的印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相遇,他们彼此用触角碰了碰,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各自朝相反的方向爬去。 

但不幸的是他俩拥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很多的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蜗牛们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

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他们彼此友好的又用触角碰了碰,各自继续往前爬去。

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起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造下面“不是”和“如同”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6分)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_______。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小故事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5分)

梧丘的一个农民,种稻为生,他每年都要储存些稻谷,一直吃到新稻谷下来;新的稻谷没到口不敢把陈的稻谷吃光。

一天早上,他来到田间,看到它的稻子抽穗很高,而且颗粒饱满,就高兴地走回家,说道:“新稻谷快下来了!”于是打开囤子,拿出稻谷,跟家里人放开肚子吃起来。陈的眼看要吃光,而新的还没熟,心里老是埋怨稻子熟得慢。他跟儿子、妻子轮流地到地里去观望,把稻田踩成了路,稻子却好像更青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3分)(  )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④⑥③①⑤②    B.⑥④①⑤②③  C.⑥③④①⑤②  D.④①⑤②⑥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