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①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②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波纹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②慁(hùn 混):打扰,烦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3分)

A.秦王左右      屏:遮蔽                B.发而为狂      被:披

C.是以口裹足    杜:闭                  D.下奸臣之态    惑:受迷惑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范雎对秦王忠诚的一组是(    )(3分)

①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②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③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

⑤杜口裹足,莫肯即秦             ⑥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②⑥

3.下面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来到秦国初会秦王时,他先是唯唯再三,欲言故止,见秦王求教心切,态度诚恳,这才婉言作答。

B.范雎有意把眼前的秦昭王与古代的圣贤相联系,既满足了秦昭王的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范雎还以吕尚自况:把自己置于贤相的位置

C.范雎说秦王时,将自己定位在维护秦王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引古论今,援他况己,旁及侧击,渐渐触及要害

D.范雎采取纵横家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揭示出秦国现实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但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尽言,而留待秦王自己去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3分)。

译:                                                                                    

(2)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3分)

译:                                                                                     

 

1.A 2.D 3.D 4.(1)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3分,陈、而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我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胜过我活着啊(比活着更有意义)。(3分,治、贤各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屏:使退避。理解“屏”的用法,关键在于明折后面“左右”为左右的人,因此此处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③是范雎对死的看法,④是伍子胥的行为,⑤是范雎的担忧。解答此类题要关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③可排除BC,再根据⑤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采取纵横家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陈”解释为“表达”,“而”表转折;第二句注意“治”解释为“治理”,“贤”是胜过。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称谢辞让。 这一天秦王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呢?”范雎说:“是,是。”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教,范雎说:“是,是。”如此反复再三。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我不敢这样啊。我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他们关系可说是生疏的。后来吕尚以一席话而被文王任为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因为他们交谈得很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凭借吕尚获得成功,终于据有天下而成为帝王。当时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谈不上有什么天子的道行,文王、武王也就不可能建立他们的帝王大业了。如今的我,只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我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涉及到与您有骨肉之情的人。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再三发问而我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我并非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惧啊。大王真能实行我的意见,死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最终死了,三王这样的仁人死了,五伯这样的贤人死了,乌获这样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死了。死,是人无法避免的。处在必有一死的情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菱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跪着爬着向前行,在吴市讨饭,最终他使吴国振兴,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我的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拘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这些主张实行了,我还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他们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可以对我的贤明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了,我又有什么可觉得耻辱的呢?我所害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尽忠而招杀身之祸,因此闭口缄默,裹足止步,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您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行动摆脱不了权臣的束缚,始终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如此下去,大则导致国家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我所担心害怕的啊!至于那些个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我是不敢害怕啊。我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挺直上身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无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豪华月饼销售遇冷、天价大闸蟹市场降温、大张旗鼓的公款吃喝难觅踪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下发节日禁令后迎来首个中秋,各地初显节约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的节日新风。

D.最近浙江温州接连出现的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老板,不仅给温州企业家的群体形象“抹了黑”,还欠下一笔还不了的金钱债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第一所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15日在上海成立,民众迫切想了解的是该如何报考本校,学校收费如何。

B.在乡村住得久了,周围的鸡呀、鸭呀、牛呀、羊呀,还有山水、草木都给你亲近感。

C.“你们要学习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老师教导我们说:“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8月6日,美国航天局(NASA)利用“好奇”号的火星样品分析仪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通过其振动频率,向火星播放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生日快乐”。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5分)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B.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C.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D.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2.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3.小说题为“欢乐颂”,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