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嘎嘎!”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读完上面这则寓言,使我不禁联想起当今的中国式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通常的回答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病所在。难道社会只需要全才,不需要专业人才吗?事实上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更需要的是大量专业人才。人们生病时,往往会喜欢找专家型医生,而不喜欢找什么都懂一点的“赤脚医生”。 兔子学不会游泳,就是个盲目实行全才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同样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脱离社会需要的弊病。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这和国外的扬长避短、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不谋而合。而中国的教育过于强调全面发展,而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很多的学生个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语言系统出类拔萃,有的学生有很强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很强。然而,在很多学校和家长眼里,这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好,都成了他们心中的“问题学生”、“差生”,这些未来的“爱迪生”被抹杀于摇篮中,实在是国之大害也。还有许多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就因英语差,考不上名牌大学,甚至考不上普通大学。其实从中国的社会需求分析,英语不应该处于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强调全面发展出发点是好的,社会也确实需要大量通才,但学生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孔子说过:教育要因材施教。传统学校里面,学生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把成绩搞上去,考个好学校。但是,人作为高级动物,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强行抛开学生的差异,完全用一种模式、一种方式方法,向着同一个培养目标,那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发展。这也是100多年的历史,中国大陆没有出现过一次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因材施教才能让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真正规律。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环境,这个环境中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现在的中国教育,有一个倾向,就象动物管理局要求兔子学游泳一样,总是希望学生能尽量多学些本领,于是我们的学生背上的书包越来越重。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学生天生就是个偏才,就象兔子天生擅长奔跑,而不擅长游泳一样。要兔子学游泳的结果,不仅是兔子学不会游泳,而且还会消弱兔子擅长奔跑的长处。如果我们要求韩寒全面发展,也许就看不到他今天的佳作,也许会是个默默无闻的韩寒。我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报考北大的时候,理科得零分。后来是校长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的。陈景润,在北京四中教书,我们有一位教育学家讥讽说他“可惜上课话也不会讲”。可是仔细想一想,究竟陈景润不会讲话可惜呢,还是让他一辈子呆在北京四中可惜?当然一辈子呆在北京四中可惜。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我不必多说了。 当然,作为学生,也要注意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还是思想家仙鹤说得好:“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兔子为何还要学打洞呢?原因在于兔子的善于奔跑和打洞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都和兔子腿部肌肉发达有关。兔子的善于奔跑和狡兔三窟成为兔子生存技能的最佳组合。同样,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拓展自己的特长,形成自身最佳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典型的寓意类的供料作文,要把握出材料的核心。首先第一步是注意理出对象。要考虑的是材料中有几个对象?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何者是主要的?何者是次要的?是并列关系,是对比关系,还是递进关系的?此则材料中有五个对象,兔子、狗、松鼠、青蛙和仙鹤,兔子在文中是主要的对象,狗是次要的,松鼠是陪衬兔子的,而青蛙和仙鹤是评论者,是对兔子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按照记叙文常规,我们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兔子和评价者”,主要对象是关键,“评价者”是核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把握了此则材料的方向。其次是第二步要注意这些对象做了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带来了什么问题或者好处。比如这则材料讲的是,兔子会跑,是冠军,而不会游泳,虽学而不会,结果是很苦恼,而青蛙和仙鹤对这个事情有肯定也有否定。至于其他就是狗和小龟学会游泳增加了一种生存的本领。第三步就是要从结果中去推导原因。这种对原因的推导是把握材料核心的关键一步,应该是理性的,有时供料中会有所体现,有的供料作文没有提示。比如此则材料就设置了青蛙和仙鹤这个对象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原因,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探究,要知道每一条原因应该都是材料中的一个角度核心,新材料作文中讲角度就是这个要求。就这则材料而言,原因有几条:第一原因是兔子先天的缺点是改变不了,不能违背规律;第二原因是要学会充分发挥优势;第三原因是学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只是限定一种模式等等。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原因还不够,因为寓意类供料作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告诉兔子怎么样的,因此还要到第四步,应该把这种核心原因上升推及到普遍,也就是要从物上升到人的高度,即人应该怎样,那么这则材料的主旨才真正抓住了。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最后就应该是——每个人都是各有优势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出他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发展长处;同时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但可以培养人的多种适应的手段,也就是达到避短的目的。经过这样几个步骤,我们可以说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这则材料的核心,至于下步行文、立意,我想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驰骋了。其实对寓意类供料作文的把握,实际上就是遵循了上面所说的先“披文”后“入里”、先“结果”后‘“原因”、先“具体”后“一般”、先“个性”后“共性”、先“个人”后“社会”的认识事物规律的步骤,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这个步骤,我们对寓意类供料作文的核心主旨的把握也会变得很容易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6分)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6分)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9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于人    粥:同“鬻”,出售

B.岁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耶            恨:痛恨

D.岁一至而已            再:二次

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庸人尚之,况将相乎?       B.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C.鱼虾而友糜鹿                 D.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悟已往之不谏                   D.莫之夭阏者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B.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

C.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 束:约束

D.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               计:打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