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了各种各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其中主要集中在梅县等地的围龙屋则是最有“客”味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以堂屋“祖祠”为主体,横屋与围屋错落围合,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脊龙鳞,层层叠叠,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因而有了“围龙”之称。在漫长的岁月里,客家人把自己独有的民俗文化特点融合进这种建筑里,使其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风水观念渗透在各种形式的建筑景观中,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体现: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客家人对于中原文化的传承,在围龙屋的建造上则更为明显,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丘陵山麓,周围绿水回环,山峦如案,山峰呈笔尖形状,在客家人看来,这是财丁兴旺、文人辈出的最理想屋场。再看看围龙屋的取材,与中国多数传统土木构架基质的建筑文化一样,传统围龙屋属于生土建筑,从周边的环境直接取材,其建筑融入了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中,充分表现出通过建筑营构,达到人文与自然的亲和统一。

与传统文化一样,围龙屋首先讲究对称。建筑以南北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以正堂纵轴线为基点,围龙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对称式的庭院房屋结构与屋前池塘和屋后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整体。其次是讲究配套。围龙屋前无一例外有一口池塘,蓄水养鱼、防火抗旱。正中大屋为正堂,分上、中、下三堂,上堂供奉祖龛神台等物,中堂是族人议事、宴会主要场地,下堂则是婚丧喜庆设席的地方。上下堂两侧的房间叫正房,供父母长子居住。位于最外层的一道或几道半圆形建筑,就是“围龙”。最后,讲究整体的功能性,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缩影,在围龙屋内,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外坚固内开敞的结构,既是适应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的结果,也是适应岭南湿热自然环境的产物。

客家围龙屋的整个结构,是扩大了的殿堂式的结构,其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呈现出昔日中原汉族府第风貌及伦理观念,建筑里面的空间序列是严格规整的。围龙屋所代表的圆满、团圆、平均、平等的观念,一直是古代圣贤的乌托邦理想。在这个时期,客家人居住的地区,生产手段原始落后,但意识形态却很超前。

围龙屋对建筑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围龙屋前的池塘不仅实用价值高,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当人身处于建筑中时,能够感受的是严格的对称及建筑本身所展现出的严肃;而在建筑之外,同样可以感受到围龙屋以另一种对称的美感呈现在你面前,即建筑和它倒影在水面上的反转对称。

围龙屋的美就在于其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人工融合自然,创造出“虽由人作,犹如天开”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它的建筑装饰,也以视觉的审美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

 (《现代营销>>2011年第6期《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围龙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往往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建造出具有昔日中原汉族府第风貌的民居建筑,这就叫客家围龙屋。   

B.围龙屋之所以有“围龙"之称,主要因为是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脊龙鳞,层层叠叠,从形态上看,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

C.围龙屋不仅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所代表的圆满、团圆、平均、平等的观念更体出古代圣贤的乌托邦理想,如今也具有超前性。

D.围龙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表现在其选址与用材上面。

2.下列对“围龙屋”特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围龙屋的建造讲究对称性,一方面体现为建筑本身的东西对称,另一方面体现为建筑和它在前面池塘水面上的倒影对称,都具有审美意义。

B.围龙屋前面有池塘,用于蓄水养鱼、防火抗旱;围龙屋内部的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可见围龙屋不仅讲究配套,而且等级分明。

C.围龙屋讲究整体的功能性,在围龙屋内各种生活设施都很齐全,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浓郁的自给自足特点。

D.围龙屋不仅实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且风格上体现出一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追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符合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项是(    )

A.从围龙屋的建筑格局与风格来看,围龙屋是中原建筑在某种程度上的异地“复制”,同时又是与岭南湿热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B.客家民居建筑的产生,主观上是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客观上对原岭南民居是一种丰富,更促进了各民族建筑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所蕴涵的丰富民俗文化,也是当时的客家人留给后代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D.正是因为当时客家人在居住的地区意识形态的超前性,所以才产生诸如圆满、团圆、平均、平等这些古代圣贤才有的乌托邦理想。   

 

1.B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围龙屋”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内容的论述,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A项,通过第一段可知:只有梅县等地客家民居才叫围龙屋。属扩大范围。c项,通过第四段“在这个时期,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可知在当时的当地才具有超前性,属曲解文意。D项,无论是从其选址与用材来看,还是从其建筑结构来看,都是如此。属范围缩小。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与“围龙屋”的特点相关的语段,把选项与原文对围龙屋的特点表述进行比较,判断。B“等级分明",原文找不到依据,属无中生有。“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只是功能性需要;而且原文讲“围龙屋所代表的圆满、团圆、平均、平等的观念”。所以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题目,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D “圆满、团面、平均、平等”是意识形态超前的具体表现,没有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回子路和夫子出门掉队了,遇上荷蓧丈人,打听老师的行踪却被讥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讥讽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论语》)

B.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夺魁。(《红楼梦》)

C.在拷问室里,爱斯梅拉达像遇到蜘蛛的苍蝇一样任人宰割,她终于承受不住折磨,对审问的罪行供认不讳。在一篇低劣、无聊、虚伪的拷问报告宣读后,姑娘被判处绞刑,她的小山羊也未能幸免。(《巴黎圣母院》)

D.《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瑞珏和鸣凤。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惠,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的主旨。(《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截至上月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9 000元/平方米,就连有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至少5 000元/平方米左右。

B.《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术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还将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___                             。 

①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②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③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④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A.④⑤②③①B.④②⑤①③C.②④⑤③①D.②①④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昨天,南昌、九江等地400多位老知青在江西饭店欢聚一堂,共同回忆起了当年让人激情燃烧的蹉跎岁月

B.教授李大潜院士认为,应用数学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不要趋利避害

C.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D.在经历了几次进入国际大赛决赛却功败垂成之后,2012年李晓霞终于在伦敦奥运会上捧起了奥运会冠军奖杯。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厮打  照相机  额手称庆  原形毕露    

B.蹙缩  必需品  不明就理  变幻无穷

C.瓦楞  金钢钻  以逸待劳  相辅相成 

D.蜷缩  钓鱼竿  分庭抗礼  不悲不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