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番五次 嬉笑怒骂 文身 落木萧萧 B...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番五次       嬉笑怒骂         文身        落木萧萧

B.陨身不恤       迥乎不同         吹箫        暗然泣下

C.桀骜不训       文采斐然         租赁        欢渡春节

D.戮力同心       察颜观色         安详        无耻谰言

 

A 【解析】 试题分析:B.陨(坠落,如陨落、陨石)—殒(死,如殒命、香消玉殒)  暗(指光线昏暗、暗地隐蔽或糊涂不)-黯(黑色,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 C.“训”改为“驯”(驯服),“训”,典范,法则,如“不足为训”  “渡”(渡过难关)改为“度”D.“颜”改为“言”,“和颜悦色”区别于“察言观色”。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shèng)   奇(bā)     之(qīng)   长歌哭 (dàng)

B.刀(zǔ)      瘦(xuē)    敌 (jìng)    叱风云(zhà)

C.箕(jù)      骨 (suí)     衣(bō)     息以待(bǐng)

D.约 ( qiè )    射(cuán)   心(fǔ)     妄自薄 (fě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涂鸦,指随意涂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其实,生活中我们在课桌、墙壁、旅游景点等处常看到此类现象。

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得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内涵丰富。请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汉字之美。

要求:(1)描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2)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半堵墙

戴志刚

①半堵墙,像一个参透世事的高僧,静坐在临澧县佘市镇这个叫黑胡子冲阴冷潮湿的角落,任世人揣测,不语自威。准确地说,已不能说是墙了,只是一截残垣断壁。旧时的青砖,老式勾缝广灰,墙基下还留着一段红砂岩门斗。这些都是典型的前清大户人家建筑标志,沧桑的岁月像一位大师,仅仅用这寥寥几笔痕迹轮廓,便足以让前往的人们想象复原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②是的,只有半堵墙,历史还没有残忍到毁尸灭迹的地步,好歹还留下了这点仅存的证据。正是在这半堵墙外延和上升的空间里,便是被毛泽东誉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之称的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女士的“血疤”故居,那支能抵“三千毛瑟精兵”的“纤笔”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书写一生的传奇。

③丁玲本姓蒋,其家族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传说蒋家是李自成后代,当年闯王被清兵追杀至湖南安福县一村庄,仓惶中令爱将李过以藏宝图为襁褓将自己的小儿子寄托给当地没有儿子的蒋家,自此蒋家暴富。至清道光年间已是富甲全国的三个半财主之一,上京城有专用官道和专用驿馆,财富显赫可见一斑。姑且不去考证丁玲是否为李自成后人,但她的骨子里确有闯王当年的反叛与霸气。丁玲母亲佘曼贞当时也是一个奇女子,结婚生了丁玲后,还到常德女子师范速成学校读书,和同班同学向警予结拜姐妹,成为心腹之交,后来两人一起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可以说,丁玲能有后来云涌风起的一生和著作等身的作品,与其母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你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小脚女人能带着年幼的女儿,义无反顾地到处求学,那份果敢,那份勇气,以及当时给当地造成的轰动,都应该是原子弹氢弹级别的。丁玲应该庆幸有这样伟大的母亲。

④但是此时,这半堵墙才是主角,是我们膜拜的对象,尽管它如此瘦弱地蜷缩在旁边那栋带着不锈钢门窗二层小楼的山墙外。铅华洗尽,它的瘦还是掩不住曾经坚强的风骨,它的弱也藏不住过去的光鲜和显赫。它是文学的维纳斯,它的残缺,正是它的美。这堵墙只是当年蒋家大屋场二百多间房屋中最普通的一堵边墙,你可以想象它当年所连接部分的辉煌,那种雕龙画凤的雍荣华贵,那种廊柱石狮的威严震慑,你甚至还可以感受那时尚还学步的小丁玲吃力地翻过那一道道又高又宽门槛时呼出的气息。是否,丁玲的母亲,是受够了当时这深宅大院里的道道关卡,厌倦了无数堵高墙所形成的闭仄萎蘼,在无数次抗争之后,终于带着不谙世事的丁玲,化为两只自由快乐的小鸟,飞向了广阔的世界,飞向了梦想花开的彼岸。

⑤半堵墙,代表的是一个历史的符号。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打倒的丁玲身陷囹圄,已无力保护她这座贴着封建标签的出生老宅。于是,在一阵阵破“四旧”的怒吼中,那些精致的挑檐飞角,那些庄重的高墙画栋,还有一代女中文豪幼年的梦境,都如五千年里那些来来去去的事和人一样灰飞烟灭,只留下这个让人臆想的符号,如断臂维纳斯,任前来膜拜之人肆意神马。悲怆也罢,惋惜也好,历史已无可更改。于是,半堵墙就成了一块碑,一块无字的丰碑,当年的蒋家大院和与它相关联的人,在潮起潮落的历史长河里,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⑥半堵墙,承载了太多的丰润和厚重。那些墙内曾经风云一时的人们,早已化为冢内枯骨。那些墙内曾经纸醉金迷的生活,也早变成了岁月幻影。只有这半堵墙,以一种风雨不朽宠辱不惊的姿态,伴随着它曾极尽呵护过的丁玲女士笔下那些如沙菲女士、张裕民、程仁等艺术形象,在时间的打磨里愈来愈珍贵,越来越永恒。实际上,很多看上去没有生命的东西,其实越具有永恒的生命,人与自然风物相比,终究是渺小的,也是短暂的。比如这半堵墙,历尽几个朝代更替,历尽数度沧桑风雨,尽管惨遭浩劫十去其九,残存的身段里却依然保留了骨子里高贵、沉稳的特质,让你不得不叹服,不得不仰慕。于是,人便寻找另外永恒的方式,比如丁玲,就用她曼妙的文字、聪颖的智慧和绚烂的传奇,获得了生命永远的延续。

⑦经典无须完美,半堵墙已足够惊艳百年。有些东西,要求得越多,失去的也会越多,就是像这半堵墙,你想让它回复当年盛世时的风韵韶华,其实你已折断了自己的思想翅膀。

1.联系上下文,请解释“它是文学的维纳斯,它的残缺,正是它的美”一句的含义。(4分)

2.文章第③段并没有写到“半堵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3.在作者的眼中,“半堵墙”具有深刻的内涵,请具体分析。(6分)

4.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借“半堵墙”所表达的思考与情感。(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有志与力,_________,至于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