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汉白玉桥身上,泛出冷清的光。

远处的湖面已凝结成厚厚的冰层,一个临时围起来的溜冰场,人山人海,不时传出阵阵嬉笑打闹声,人们正沉浸在新春的欢娱中。近得桥下,却依然是一汪碧潭,虽看不到“银锭桥下水倒流”的往日景观,却也给这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机趣。

这时节,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或许他们中真的有人相信,情侣携手走过银锭桥,就能相知相守一生。

在我看来,名胜大抵都是“远香近臭”,那些与它们近在咫尺者,往往难有细究的热情和心思。银锭桥于我,便是如此。

居京10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银锭桥上走过,也知晓它的声名在外,每次却总是步履匆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万家欢聚时,我依然天涯孤旅。人生,大抵只有在悲绝伤怀、寂寥落寞时,才会特别留心起身边的物事。仿佛直到此刻,在既见不到古时《燕都游览志》里所载“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的景色,而当下灯红酒绿的后海夜色也还未兴起时,我才有心思认真打量起这座“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桥来。

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是否就是眼前的这般光景?我不得而知。我倒是读过跟李东阳同样出身此地的文人纳兰性德笔下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画卷。然而,对银锭桥而言,仿佛只有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才是它华丽登场的时候。

银锭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但眼前我所见到的桥是分别于1984年、1990年修复、改建的,时光并不久远,有关的资料也不多: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横跨前海后海的细脖处,桥身长8.3米、桥面宽7.9米、桥高4.3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桥身正面镌刻的“银锭桥”三字,为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所题。

银锭桥的举世闻名,据说要归功于那位因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决,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写下了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终保持着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银锭观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钟,纷纷靠前留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西涯八景”之一的美色底蕴。一旁落款的“杨萱庭”几个字,因掉了颜色,不仔细看,很难辨识。这位书法家,曾为瞿秋自、李大钊陵墓书写过碑文。

据说旧时唯有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然而此刻,我无论如何都看不见西山的影子,那远处林立的高楼就是答案。我一直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人的底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了那首《什刹海》:“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存,银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寒意。此刻的我,却从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7日

1.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试作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银锭桥历史悠久”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人说这种表达方式与全文不协调,内容也不可信,请谈谈你的看法。(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环境,又为全文奠定了清冷、沉重的感情基调。

B.作者认为携手走过银锭桥的情侣们迷信落后,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C.银锭桥本是看西山的“第一绝胜处”,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失去了这个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D.作者漫步银锭桥,写了桥的过去和现在,桥的一带美景不再,不变的是灯红酒绿、热闹繁华。

E.作者由“未来难尽想象”感悟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文章主旨有点消极。

 

1.以明暗两条线结构全文(2分),明的是从夕阳西下到夕阳散尽的时间线(2分),暗的是从悲伤落寞到释怀温暖的情感变化线(2分)。此外,以溜冰场上的笑声开始,又以溜冰场上的笑声结尾,对比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2分)(若只回答以时间为顺序,只得2分)。 2.①表现银锭桥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为作者的思考议论提供基础,也与现实中的银锭桥形成对比。(四个短句各1分) 3. 用说明的方式(1分),介绍了银锭桥的建造历史和大小、结构(1分)。任何文体为了表达的需要,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1分),此段的详细介绍,既与题目“漫步”照应(1分),又紧扣了当时的心情悲伤落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1分)(也许桥上没有具体的数字介绍,因此只可以在具体数字上持批评观点,即只有1分的空间。否则就是缺少基本的阅读常识,为批评而批评) 4.BE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文章结构的考查,本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明暗双线交织,再一个就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作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引用大量的古诗词,一是为了加重文章的历史文化厚度,二是强化文章主题的深度。,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不难看出,这一段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从平常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篇散文,文中一般不宜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但作者却用了,表明这是出于文章表达的特殊需要,答题时要从这个方面分析。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B没有认为迷信落后,也没有不屑一顾;E不要忽略“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一句,所以主旨并不消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8分)  

1.合百草兮实庭,______________。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4.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友。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旋里         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      研究

C.病家多不能           达到               D.令与之者诱致之                    交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就诊太医院某    乃令持敝瓦缶,置妇榻前

B.具告所言              脑髓亏耗

C.试汝诊之              谓非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疾告          是直人命为儿戏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美。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意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这样,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入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指出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地万物之间不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之一。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耿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B.斯本罗知道大卫和自己女儿多拉订婚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虽然第二天就因病去世了,但他们还是在多拉家人的支持下结了婚。(《大卫·科波菲尔》)

C.警察局差使老小姐米旭诺刺探伏脱冷的身份,米旭诺在饮料中下麻药使伏脱冷不省人事,终于发现伏脱冷是一名苦役犯。(《高老头》)

D.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新青年》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和旧思想,虽然离家庭越来越远,但始终没有忘记鸣凤。(《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