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就、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启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谦和”的性辂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与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涵的如歌如泣的诗意。

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做《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传的写作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翱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善变”,其实,他的所谓“善变”,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能不改变一下“忠于老师”的角色吗?袁世凯“借助共和”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埋葬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兵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

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

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

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

2.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书作者约瑟夫·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集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

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其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年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

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

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

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谦和”的伟大人物。他们“但开风气不为师”,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令人敬仰。

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1.B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A“关键性”漏掉了。C康有为在思想上比梁启超更有深度D因果倒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该书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原文有特定情境,非“时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那种叫“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琢而成。

B.当这些年轻人踏上返京的列车时,他们已是满载收获。“有没有实践就是不一样。”杨斌说:“我们会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去,向更多人宣传。”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D.孔子(前景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丁俊晖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科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中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C.陈丹晨先生对来访的几位朋友说,把这些点滴呈现给年轻的后来者也许不无有用。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害怕独自在异乡闯荡。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对于任何地区来说,打假活动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些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涕泗  显宦  黯然  残绝人寰

B.默契  莞尔  弭谤  急不瑕择

C.商榷  蜕变  吞噬  一脉相成

D.云霄  横亘  磐石  茕茕孑立

 

查看答案

下列诃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解(pāo)     (shuò)风     (xuè)汗     残羹冷(zhì)

B.作(yī)      (xī)微       描(mú)      不落言(quán)

C.(qiāng)害   (chuāng)伤   付(zǐ)      模(léng)两可

D.精(suǐ)     拱(xuàn)     (huǎng)惚   条条框(kuā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