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①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②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注]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写于陪都重庆

[注] 幽加里树:桉树的音译。桉树源自澳洲,是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

1.简要概括作者喜爱银杏的原因。(4分)

答: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答:                                                        

②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答:                                                       

3.本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来写银杏,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

答:                                                      

4.本文属于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请你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借赞美银杏表达出哪些思想。(6分)

答:                                                        

 

1.具有实用价值;历史久远(古老);中国的特产(中国的国树);具有真善美的品德。(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2分),写出了日本银杏来源于中国的事实(1分)。同时,又巧妙的说明了:日本文化的根,也在中国,表达了一种自豪。(1分) ②运用排比(句式排比、词组排比)(1分),赞颂了银杏的美(1分)。 3.用第二人称写银杏,运用拟人手法(1分),让人感到作者在与银杏对话(1分),让读者有一种亲切之感(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银杏的特点和个性(1分),充分而又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之情(1分) 4.赞美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优秀品质,批判国民党政府丧失民族气节,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民族前途乐观的信心。(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即可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变形赏析题,即赏物的形象。可着眼于全文,根据文章中的与银杏有关的关键词句,从实用价值、历史特点、特色、品性的角度来组织答案。如文章第三段“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体现了银杏古老的特点,即历史悠久。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如第一句运用的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的句式来组织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称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第二人称:有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的作用,答题时,可结合着文章的具体内容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如在内容上,有利于生动形象的写出银杏的特点,抒发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之情,在文体特点上,让读者有一种亲切之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根据写作时间“一九四二年写于陪都重庆”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创作背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银杏的优秀品质的赞美,托物言志,赞美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优秀品质;对祖国未来前途的乐观信心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佳节又重阳,                      。(《醉花阴》)

3.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

4.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5.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梅斯纳尔,当代最伟大的登山家之一,意大利的登山皇帝,一个与山为伍、探险终身的人,第一个在无氧条件下征服了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人。在登山界,他被称为“山峰先生”。他说,人们把登顶作为成功的标志,人类越登越高,生存环境就越来越恶劣。高山上人迹绝无,去登山不但志同道合者寡,就连理解你的人也寥寥无几。山耸立在那里,那是一片未被认知的土地。但这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经历是任何“田园”都不可比拟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主张写成诗歌;不得抄袭或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个印度都被印度教覆盖,宗教是第一位的。印度几乎没有好的公路。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突然之间,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壮丽的寺庙。我问印度人:          ?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    。我说:这样    ?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钱很多,却没有文化。而且,我们印度已存在7000年了  ?700年之内美国可能会衰落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也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能超过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分)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针对这位实习生的做法,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理由。(70字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