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 《明史 ·杨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投牒直之,并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交往

C.爵抵家十日    甫:刚刚

D.三人至        比:等到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④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曾为兄长鸣冤。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进言,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4.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5分,共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1.B 2.A 3.D 4.(1)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制作”“复”“羸”各1分,整句通顺2分)(2)  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入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忌讳。(“益”“恶”“相”各1分,整句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翻译回到原文中或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原文是是说“他跟随同郡的韩邦奇游学”,故“游”解释为游学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选项,⑤说明杨爵泰然面对死亡;不是敢于直言进谏,④是说的皇帝⑥说的是左右大臣,都不不是杨爵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文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制作”名词,译为制作的礼仪;“复”译为恢复,“羸”译为瘦弱(2)“益”译为更加;“恶”译为讨厌,厌恶;“相”译为互相。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代替蜡烛。到田间耕作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他的兄长做县吏,得罪了知县被囚在狱中。杨爵投状申诉,被一并关押。适逢知县的代任到了,立即释放了他,并且资助他学习的费用。杨爵更加发奋学习,立志做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他跟随同郡的韩邦奇游学,以学识与品行而闻名。 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饿死人的,体吃。即使周公制作的礼仪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老弱饥寒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 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祀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多次上疏请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疏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如今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希望取消祭告,停止称贺,下令天下的巨子和百姓不要奏报祥瑞,水灾旱灾蝗灾随时奏报。”嘉非常生气,就把他下狱拷打,又在朝廷上施杖刑,贬为韶州经历。 嘉靖帝累年不临朝听政。连年发生旱情,皇上却早晚忙着建设斋醮,修立雷坛,屡次兴建式程。方士陶仲文因此加官富保,太仆卿杨最因进谏而死,翊国公郭勋还蒙受皇帝宠幸执掌政权。二十年的第一天,下了点小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人都作了颂文称贺。杨爵抚胸长叹,半夜睡不着觉。过了一个月,就上书极力劝谏。 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忌讳。杨爵上书诋毁符瑞,并且言辞过于激切。皇帝震怒,立即下令把他入狱拷打,把他打得血肉模糊,基用了各种酷刑,他昏死一夜才苏醒过来。锦衣卫奏请把他送往法司定罪,嘉靖帝不允许,命令把他严加看管。狱卒因为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杨爵的家人给他送饭。杨爵多次濒予死亡,但他仍处之泰然。不久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鲅因为救助杨爵,先后被杖死在监狱中,从此没有人再敢去救他了。 过了一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又过了一年,给事中周怡,都因为进言被收捕,过了五年还没被释放。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在扶乩的时候有神降临了。嘉靖帝被神富感动,下令立即把杨爵、刘魁、周怡三人从狱中放了出来。之后还不到一月,尚书熊浃上疏说乩仙的话是虚妄不实的。嘉靖帝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纷纷而至了,”于是就命令东厂特务追捕杨爵等兰人。杨爵被释放回家后刚刚十天,追捕他的校尉就到了。杨爵与校尉们吃完麦饭,就要上路。校尉说:“为会么不把家中的有关事情安排一下呢?” 杨爵站到屏风前对他的妻子说:“朝廷逮捕我。我要走了。”终究头也不园地随校尉走了,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等至杨爵等三人都被抓来了,又一同被关押在镇抚的狱中,给他们所施的刑罚更加严酷了.,饮食也多次断绝,幸亏老天保佑他们得以不死。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大高玄殿发生了火灾,.嘉靖帝于是在露台祈祷消灾。听见火光中好像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于是传诏立即把三人释放了。 杨爵在家里住了两年,。一天早上起床,看见有大鸟聚集在屋舍上。杨爵说:“当年伯起死时的祥瑞又到了。”果然三天后他就去世了。穆宗隆庆初年,朝廷追复了他的官职,并赠予光实禄卿之职,荫任一个儿子。神宗万历年间,朝廷赐予他“忠介”的谥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  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中国女孩,今年18岁,是四川某所中学高二的学生。她在1岁的时候,医生查出她得了“脆骨病”,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致使她终身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在她母亲的陪伴下,她度过了整整18年的人生风雨。当问到她的人生理想时,她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说:我的理想是考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专业,我要让那些像我一样身体有缺憾的人,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

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以“幸与不幸”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4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查看答案

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4分)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查看答案

请用一组整句,概括桑地亚哥的“硬汉子精神”。要求:(1)紧扣中心;(2)运用比喻和排比。(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