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给下面的短文断句。(4分)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给下面的短文断句。(4分)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对两处得1分,对8处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属于翻译理解知识点。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此题并未要求用标点符号断句,所以只要能用“/”断开就满足答案要求了。 【注释】“见”:音xiàn,同“现”。“守死”:坚持到死而不改变,“善道”:使道完美。指不因为自己言行的不善而玷污损害道。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 选自《魏书》有删节)【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简:挑选  B.若来秋无,愿更图也  年:收成

C.出仓谷以之       禀:供给  D.自宰司之被辱     戮:处死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宫省左右多微过得罪。   ②越国鄙远。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②愿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今国家迁都邺。         ②其制稍异前。

D.①浩怒,取焚之。         ②吾尝跂望矣。

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 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分)

(2)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3分)

(3) 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4分)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查看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 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 

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 

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决不能因为某一件事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就此满足,不求进取。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D.齐白石的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们也趋之若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峨嵋巅          崔嵬             扪参历井           猿猱欲度愁攀援

B.催刀尺          萧森             各行其是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C.烦霜鬓          憔悴             漂泊沦落           别有幽愁暗恨生

D.震长策          惘然             铩羽而归           沧海月明珠有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