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观点。(15字以内)(4分) 新西兰被...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观点。(15字以内)(4分)

新西兰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口密度小,特别适合居住。新西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海外人士没有购房限制并没有房产交易税的国家之一,这一政策优势也吸引来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前来置业。

最离谱的是,据新西兰最大的英文报纸《新西兰先驱报》(NZ herald)报道,在华人最喜爱的奥克兰中区爱尔伯特区,一间房屋以超出估价416000新元(200万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为如今房产市场令人咋舌的疯狂局面再添铁证。这间三居室房屋政府估价为67万新元(37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这栋房屋在拍卖会上以高于估价62%的108.6万新元(约543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

新西兰本人感叹,房子如今难买了。这边刚刚开始和房东谈价钱,那边过来了中国人,二话不说,直接买下了。很多人在电台节目里抱怨,这些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众多有钱人,哄抬了本来就不低的房价,抢走了新西兰人的机会。

 

 

 

 

 

 

 

 

 

 

 

 

 

 

 

 

中国富人在新西兰抢购房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消息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把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出来。如“新西兰”“房产”“中国富人”等。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2.淇水汤汤,                    ,士贰其行。(《诗经·氓》)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yuan)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注】①戆:鲁莽。②煦妪:温暖,暖和。③廉:查访。④申牍:申述的文书。⑤鞫:审。⑥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旧设士舍,其出入                   制:限制

B.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

C.卒定谳,罪如律                        论:议论

D.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坐:犯了……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吏得缘为奸                                而总督卒元淳倔强

B.为言于总督,已                        有二十八骑

C.复欲于计典黜                                      毛先生以三寸

D.竟劳卒于官                                诸侯公子贤,多客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3分)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薄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气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元淳于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因廷对不为阅卷者喜欢,所以被置于二甲之中。

B.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故于任上。

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3分)

(2)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3分)

(3)吾初下车,便劾谦吏,何以率属?(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户。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 “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源于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更为突出。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城管通知”,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是由纪、传、表、书、世家等多元构成的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楷模。

B.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者居卿相之位,显名诸侯,事半功倍。

D.汉武帝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流传有《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等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