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文字是对朝天门的介绍,请用四个词语概括介绍的角度。(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

下面的文字是对朝天门的介绍,请用四个词语概括介绍的角度。(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4分)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江面广阔,百舸争流;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形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为历代官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

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码头密布,人行如蚁。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也可热闹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代仍然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批发零售区。

(1)            ;(2)            ;(3)            ;(4)           

 

(1)地理位置 (2)历史发展  (3)得名原因  (4)价值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要求用四个词概括介绍“朝天门”文段的介绍角度,所以审题时,可把文段根据文意分为四个层次,然后再抓关键词句,如“位于”“ 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 故此而得名”“所以直到今天,这一代仍然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批发零售区”等来概括总结。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以便收发室能正常运作。(4分)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五一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哦!

告示

各位同学:

                                                                                   

                                                                                  

谢谢配合。

学校办公室

2013年4月28日

 

查看答案

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4分)

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年龄

美国

中国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1分)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                    理由是                     (2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言者无罪,           ”(《诗经》)“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作者从被贬之地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结合全诗,试分析作者“愁”的具体内容。(4分)

2.请对“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题。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又与侵就(亻爰)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善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夫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选自《墨子·节用》,有删改)

【注】①“德”通“得”。②圉:防御。②鲜祖:鲜艳好看之意,④处家:结婚成家。⑤“次”,通“恣”。⑥践,通翦,意为减。⑦侵就亻爰橐:意为“侵掠俘虏”。⑧子墨子:尊称。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加温、夏加者                                                         凊:清凉、寒冷

B.以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               益:增加。

C.凡为衣裳之                                                                     道:途径方法

D.若纯三年而                                                                            字:生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蚤与其晚相践                                              ②可怪也欤

B  ①通四方之利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不然已                                                                ②不出,火

D.①凡为舟车道                                                       ②严大国威以修敬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作者“节用”观点的一组是(    )

①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②凡为宫室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 ③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 ④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⑤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 ⑥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执政者要使自己的国家财富成倍增长,不能依靠对外掠夺,而应该通过在国内实行“节用”来实现。

B.墨子运用铺排手法,列举衣服、宫室、甲盾、舟车等事物,雄辩地表明了自己反对铺张奢华、提倡实用为本的观点。

C.墨子认为尽管实现人口倍增的难度大于财物倍增的难度,但依然可以实现,进而说明实现财物倍增的可能性。

D.墨子主张减免徭役,增加民财,同时要避免征战攻伐,使百姓不因劳累、饥饿和战争而死,意在凸显爱民和反战的主题。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10分)

(1)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2)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3分)  

(3)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