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或思考?自选角度和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方法, “一切都会过去”的主体应该是客观的事物,大到历史的发展,王朝的覆灭,小到人的生老病死,物的存在消亡,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题。“一切都不会过去”的主体可以是主观精神上的,道德信仰,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亲情与爱情,友谊地久天长等等;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了,自然法则和制度等。 至于命题期待的背景则有宽广的腹地,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明显感到“过去”的速度在加快,而我们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上,如何看清时代的面目,如何认知自身的价值,并真真切切地参与进来,而不要仅仅看着古代英雄事业的覆灭,圣人先哲的薪火相传,人文精神的生生不息,什么“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延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物是人非。其实我们身边的故事俯仰皆是:姚明伤病缠身,刘翔难回巅峰,大鲨鱼奥尼尔退役,告诉我们英雄都会过去的,但是他们竞技体育的精神永远不会过去;对生活细心观察的同学可以看看环保,从物种的消失,草原和森林的破坏,污染的河流,被辐射的海洋来思考人类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看看身边的生活,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快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远的山水树木;也看看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心态浮躁,信仰缺失,道德底线频频触破等现象,呼吁我们如何重拾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  从文体上看,同学们并不一定要写议论文,这则材料就也很适合写记叙文和散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平生太湖上,               。如今重到,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                 。(《水调歌头》)

①双泪堕清波         ②短棹几经过         ③归去老渔蓑         ④何事愁与水云多

A.④②③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文革”时期的当事人逐渐离世,史料不断散失,“文革”史的研究亟待抢救和开掘。

B.她开始催我去找个女朋友,我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一成不变地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新疆和平解放后,“东突”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分裂破坏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与张艺谋前几部影片引发的反响有所不同,《山楂树之恋》没有太多口诛笔伐的声讨,广大观众不满意的只是“大师怎么拍了一个小品”。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火(bō)    玉(jué)    显(huàn)   长歌哭(dàng)

B.逶(yí)    告(dǒo)    解(pāo)    叱风云(zhà)

C.作(yī)    肩(zhì)    息(zhì)    桀不驯(ào)

D.刀(zǔ)    逆(wǔ)     娑(suō)    殒身不(x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好的作品

何一飞

县文联作家蒋单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我笔下都是高洁之士。这倒不是他吹的,他写的大多是医家、书家、藏家系列小说,笔下人物都有高士之意,作品在省内外很受好评。

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别看他是个作家,却长得五大三粗,满面油光,有水镇人喊他屠夫。他呵呵地认了,完全没有被作践的样子。他确实做过屠夫,上世纪70年代初知青回城后,先是在肥得流油的县肉食水产公司系条油油的裙子卖肉。据说手上功夫甚是了得,卖肉不用秤,全凭手感。但他摸惯了杀猪刀的手硬是喜欢上了码字儿,并且写得小有名气。80年代初,县里成立文联,就把他调了过来。那时肉食水产公司这个单位肥得不得了,文联却是清贫单位,人家笑他米箩跳到糠箩,他就笑笑。后来肉食水产公司倒了,人家说他有眼光,他也只是笑笑。

蒋单喜欢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也肯帮忙。搞运输的刘老板加盟某大品牌家具公司,新开了一家家具城,要挂一副对联,上联取自品牌公司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构建绿色社会;上联弄好了,却没有对得上的下联,找了许多写手也没有合适的,最后找到了蒋单。怎么弄个这样的上联?蒋单问,言下之意这上联不咋的。他不待刘老板回答,自己泡了杯茶,顺着浓浓的热气喝了一大口,放下杯子说,有了,下联是:让爱做主,营造温馨世界。水镇人都说这是绝对,而且极适合家具城用,把个刘老板喜得拿了两条蓝芙蓉王烟来答谢。蒋单没收,说刘老板要是方便的话,以后文联搞文学讲习班你来个小赞助吧。

县里招商引资,引进了大老板张董事长在县里建一个大型电子厂,总投资3000万,前期投入l000万。张董事长来签约那天,给县领导提了个要求,要在水镇找个作家给他的老爷爷也就是他父亲的爷爷写个传记。光绪年间他父亲的爷爷在水镇做过县令,勤政为民,爱民若子,后来累死在任上。这样一个小要求,县领导满口答应,说这书安排我们县里在全省有名的作家蒋单来写。

蒋单本来在写一个长篇,但还是爽快地应了下来。招商工作是县里大事,自己虽是一介文人,也有义不客辞的责任。

张董事长特意在水镇最大的酒楼设宴款待蒋单,席问,张董事长说,蒋先生要不到我公司来,做个策划总监,月薪五位数怎样?蒋单淡然笑笑,说谢谢张董事长抬爱,我这辈子怕是放不下这支笔啦。

张董事长说是要蒋单写,其实只是要他修改润色、署个名而已。张董事长自已带来了一部已写就的传记,交给蒋单,说仅供你参考,希望蒋先生能在两个月内完成,我给你两万元酬金。张董事长说完,从他精致的皮包里拿出了一沓崭新的钞票。蒋单接过书稿,却不接那钱,双手抱拳对大家作个揖,说张董事长慢喝,我不胜酒力先走一步。说毕,迈开腾腾大步走了。

过了五天,蒋单却把书稿退给了张董事长,说这书他写不了,也不能写。张董事长以为蒋单嫌钱少,叫秘书从财务室拿来5万元钱,啪地一声砸在蒋单面前。先给你5万,张董事长说,写完再给你5万,蒋先生总该满意了吧?蒋单像是被羞辱了一般,屠夫性格就出来了,拿起钱径往张董事长身上砸去,愤然说道,我这一生,何曾被这劳什子累过。

张董事长把这事告到了县领导那里。县领导一个电话把蒋单叫了过来,狠狠批评了蒋单一顿。然后又许诺说,县里正在调整干部,只要把书写好,可以把他调到文化局当局长。

蒋单拒绝了。他说,我查阅了县志,张董事长的老爷爷是水镇县史上最大的贪官,当时水镇人送他四字:天高三尺。意指他搜括民脂民膏掘地三尺。他也不是累死任上的,而是被暴怒的饥民打死,这些县志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领导说,你不要管这些,把书写好,把这老板给我留住就行了。他老爷爷贪不贪,现在有几个水镇人知道?就是这书出来了,有几个水镇人会看,张董事长不过是拿回老家炫耀炫耀。

蒋单说,我不能写这书,我一生极恨贪官,如玉之笔岂能黑白历史,为贪官作传?

领导火了,把桌子一拍,你不写这书,明天我就下你的岗。

蒋单二话不说,从领导宽大的办会桌上扯过纸笔,当即打了辞职报告,一撇一捺,刚刚正正,力透纸背。最后将笔一扔,昂然说道,水镇也不会有人写这书,谁写我都不放过。

水镇人没看过蒋单的辞职报告,但他们都认为蒋单的辞职报告应该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

                                                      (《北京文学》2010年第3期)

1.简析小说画线处肖像描写的作用。(6分)

2.统观全文,简析蒋单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8分)

3.蒋单这种尊重事实、不为名利所诱、不做虚假代言人的行为引起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