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6分) 示例:栏。 倚栏...

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6分)

示例:栏。

倚栏。

倚栏远眺。

倚栏远眺,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望月。望月凝思。望月凝思,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仿写句式及修辞的能力。需要明确仿写的基本要求:结构一致、修辞一致、变换话题,进而做到形神兼备。注意每一句都有相同关键对象的出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10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5个,依次填入短文中的划线处(填序号即可),选词不可重复。(5分)

那些作家们在一暗黄的灯影里的时候,他们不会预先知道,在时光的另一岸,肘边这叠稿纸将成为人们精神上永恒的珍藏。在那一岸,许多的日子已经逝去,许多的歌声已经,有前辈们如丰碑一般永不改色的著作依然鲜亮如初,令人们恒久感动。

①却②或许③奋笔疾书④兴许⑤晕

⑥喑哑⑦舞文弄墨⑧抹⑨嘶哑⑩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家”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运也应该是包含希望与温情的

②又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③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是温馨祥和的

④孝、团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最美的情感

⑤这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⑥在今日中国仍具存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⑤④③⑥B.⑥④⑤②③①C.①②③⑤④⑥D.⑥④③①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随着地位日益提高,国外研究者和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中寻找新药线索,并从我国进口廉价中药材进行深加工,换个包装又高价返销回来。

B.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扩大内需,消费电子产业的空间十分广阔。

C.政府借助法律的力量,发挥更为积极的协调和组织功效,让参与读书活动成为公民的精神自觉,最终将读书等文化活动引向纵深,让“书香中国”得到全面落实。

D.省消防总队出台规定,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应建避难层,高层建筑内不允许设置托儿所、幼儿园,高层建筑消防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失眠症,中医主要是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失眠症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丰富经验,应用的方药擢发难数

B.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涉足,消费者也对这一方式充满了兴致,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势。

C.科研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得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D.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队不敌泰国队,首次无缘决赛。消息一出,球迷们口耳相传,感叹女排风光不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5分)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选自王树增《1901》,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2.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

(6分)

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