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大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冯加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卢什科夫的哀求,斯克沃尔佐夫当面揭穿了他的谎言,并且严词拒绝了他的请求。这表现了斯克沃尔佐夫对欺骗行为的痛恨。

B.卢什科夫先在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时神情慌张,后来又主动道出了实情,说明卢什科夫撒谎实属无奈。

C.卢什科夫勉强答应干劈柴的活计时,斯克沃尔佐夫“搓着手”——这个细节表现了斯克沃尔佐夫为自己能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

D.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重视人物心理刻画,并且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与衬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E.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冗长的描写和背景交代,只是截取几个片段,叙述主次分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小说两次写到卢什科夫的衣着,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斯克沃尔佐夫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在小说结尾处,卢什科夫道出真相,真正救了他的是厨娘奥莉加,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1.选E,3分;选D,2分;选B,1分。AC 2.①第一次描写卢什科夫的衣着,表现了他生活无依的惨况,突出了他乞丐一般的落魄气质。②第二次描写卢什科夫的衣着,表现了他生活有了着落,并且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③两次关于衣着的描写形成对比,表现了卢什科夫生活状况的变化,侧面表现了斯克沃尔佐夫和奥莉加帮助卢什科夫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3.①有同情心,乐于周济穷人。他让卢什科夫到自己家干活,并给他介绍一份抄写工作。②痛恨撒谎欺骗,痛恨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的人。③喜欢自我夸耀,希望自己的善举得到别人的感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①情节:这个看似意外的情节在前文有伏笔(卢什科夫根本不会劈柴,一小时后奥莉加却来报告柴已劈好),因而收到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②人物:奥莉加对卢什科夫的帮助和斯克沃尔佐夫的帮助形成对比,衬托出斯克沃尔佐夫的居高临下。③主题:同样是“帮助”,奥莉加的帮助显出平等态度和对人的尊重,更显真诚,因而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主题:帮助人的关键是:真诚、尊重与平等。(共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可根据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题中,B项说“主动退出”与文意不符。A项,小说中没有“严词拒绝”的情节。C项,让斯克沃尔佐夫感到高兴的是他终于可以揭开卢什科夫找借口的把戏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作品某些文字的作用,应从该段文字对表现人物性格和体现主题的作用方面分析。比较两次衣着描写,从它们的不同可看出人物身份的变化,还应据此分析其原因,联想到其他人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从斯克沃尔佐夫让卢什科夫到自己家干活,并给他介绍一份抄写工作,可看出他有同情心;从他当面揭穿卢什科夫的借口,可看出他对撒谎的痛恨;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方面进行分析。情节上要抓住伏笔和照应;人物上要抓住对比和衬托;主题上要抓住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诸葛亮《出师表》)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困以赠别

窦巩

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

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1.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一段访谈记录,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作文。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

丁肇中:当然,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能够知道。

主持人: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丁肇中: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读了上面材料,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

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

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