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过的地方。 读过这句话,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过的地方。

读过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知足常乐 快乐是人类社会众望所归的最高境界。 所谓君子之交谈如水。一个把名缰利锁看得太重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 快乐就是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荣利。假如你喜欢武侠小说,你没有必要愧对红楼梦;假如你喜欢的人突然销声匿迹,你没有必要寻死觅活地断言他一定洒脱地离去;假如你的朋友不幸,你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假如你认为张曼玉艳美绝俗,你没有必要眼馋肚饱虐待老婆;假如你已经身心交病,那就去教堂忏悔,没有必要仇视别人的平庸;坦然面对心融神会,快乐就在你心里。 我怜悯一个有点荣誉的人,就旁若无人而因此失去快乐的人。 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而凡事都能以诚相待的人一生将是快乐的。我们应从平谈的生活中去提炼体会,如:赤城待人的那种快乐。低待遇下一如既往工作的快乐,助人为乐一介不取的快乐,一片至诚去感化恶人的快乐,热心被人误解依然如故的快乐,信实可靠的服务态度为目的的快乐,尽责任吃苦耐劳的快乐,因为这些“快乐”能保持住人内心的快乐,使人的容貌永远那么牵挂,一句亲切的问候。甚至一个关切的眼神,快乐无处不有,唯有胸襟开阔的人,才能体会到。 形单影只的人仍然可以享受着闲情逸致的快乐。乐山乐水各不相同。爱静的人可以看书、听音乐、上网、写作、画画、搜集各种收藏品。爱动的人则不妨练习舞蹈、慢跑、爬山、游泳。看电影、上健身房。做编织、陶艺。练瑜枷、潜心发明、闭门创作,摄影、观鸟,我们仍然兴复不浅,乐不可支。 人生苦短,岁月如流,乐天知命,为什么不乐乐陶陶的。 为什么要疾首蹙额,为眼前一时的顿挫心胆俱碎? 为什么要对那些你看不惯的人和事心烦率乱? 岂不知我们都是尘世间相映成趣的战友。 人世一切冤天屈地,无妄之灾,荣华富贵,香娇玉嫩……都将随身亡命殒。 而人生长着百年,短则数十寒暑,又有何值得耀武扬威的,不过是烟云过眼矣? 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凡事岂能尽人意,但求于心无愧。 无愧我心,则恩同再造,那些得失又算不了甚么。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得事物。奉劝多愁善感的朋友。饮醇自醉,快乐起来吧! 芸芸众生,绿水青山,名胜古迹,敞开心胸,便会云蒸霞蔚,快乐将永远伴随着你! 【解析】 试题分析:  提示:按湖南省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计分。 参考角度:①人生、事业要不断涉足未知领域,唯有如此才可创新和超越自己,享受美好。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可从“不满足”的角度,谈行万里路,探索未知,增长见识,享受人生,或谈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语)因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拥有卓越美好理想的人往往是少数派或孤独者。④也可以反向立意,从“要知足”的角度,谈珍惜拥有,不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 参考湖南省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等级 一等(20-16分) 二等(15-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文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文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文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了草难辨 发展等 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的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基础等级”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套作,“基础等级”在第三等及以下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断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分后评分(在作文评分后扣分):缺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12分)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2年国内十大新闻,下面是其中三则:

(一)针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南海、东海海域权益的问题,我国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4月以来,我国派出海监、渔政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船、渔民提供管理和服务。9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海监、渔政船只、飞机连续数月来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12月,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重申东海权利主张范围。在南海、东海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昭示了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坚定信念。

(二)6月27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三)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后,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在航空母舰问世将近百年之际,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最多的国度,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1.请为上述三则新闻分别拟写标题。(6分)

2.请从上述新闻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人口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1.对治理国家,孔子、老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通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王鼎钧

听我说,我爱看他们,爱看人,人的美,人的尊贵。鸟兽草木修炼千年也就是图个圆颅方趾顶天立地。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

听我说,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怎能不疲倦呢,如果人是套在我们颈上的枷。如果人人似乎心怀叵测,连海波也是在搜刮天空。如果人不是可怕就是可恨。如果对平生的每一件善行都后悔。

我的疲倦在你之前。那时国内还在打仗。那时我看见一片瓦砾和插在瓦砾中的尸体。我觉得我的精力一下子被战争吸光了,浑身酸痛,肌肉可以随时压垮骨骼。那尸体本来是个医生,瓦砾本来是一所庄园。那人为什么要做医生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故事里面主要的人物是一个绅士,和他的母亲。这位母亲忽然生了一个毒疮,流脓流血,痛彻心腑,以致她那孝顺的儿子寝食俱废,形容枯槁。

儿子经过再三斟酌,带着一袋银圆,到远方恭恭敬敬请来一位名医。医生看过患处,只管坐在太师椅上抽烟喝茶,沉默无语,文房四宝早就摆下,他竟视而不见。儿子陪坐一旁,不知道说话好还是不说话好,说话,怕打搅了他,不说,又怕冷落了他。他怎么还不处方呢?

做儿子的出了一头热汗,等到热汗变冷,头脑也清楚了。他吩咐仆老妇到内室去取出四个金元宝,恭恭敬敬朝着医生磕了一个头。他做对了,那名医生客客气气地写下药方,客客气气地告辞而出,(自然是带着元宝。)病家照方服药,那毒疮竟然好了!

做儿子的受了这个刺激,就去买一套一套的医书,就去访求一个一个的名医,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医生。于是经常有吱吱呀呀的独轮车载着病人进庄园来了。吱吱呀呀的车声归去的时候,把他的名声传扬开来了。他救活了无数的人,没收过一文钱。

而老天给他安排的结局竟是如此!

而那个为他母亲治疮的医生下了如此的论断:“此人一死,谁也休想盖过我!”

那时,我站在废墟之旁,仰首问天:为什么会是他呢,为什么会是他呢!然后,我问,我能做什么?

人有善有恶,有正有邪。人有贫富贵贱祸福成败。依照列祖列宗所信所传,世上的富人,贵人,成功的人,有福的人,该是那些善良正直的人,邪恶的人应该相反。可是,等到他们亲身体察,我们才知道排列组合并不如此简单,它错综复杂,根本不能用耶稣和孔子留下的公式推算。尤其是战争来了,灾难最大,上帝逊位,圣贤退休,天伦人理都非常可怜。反淘汰比淘汰更无情,逢凶化吉要靠离经叛道,人人暗中庆幸自己倒也并非善类。从那样的时代活过来不啻是穿越了原子爆炸的现场,辐射线造成永久的伤害,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暗中却深入心灵,延及遗传。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来。我们遭逢的劫难只是名称不同、时间不同。我已经修完了你正在艰难钻研的课程。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我们都有癌需要割除,有短路燃烧的线路要修复,有迷宫要走出,有碎片要重建,有江海要渡。

听我说,生活是不断地中毒。思想起来,我中毒很早,远在目睹战争之前。老师讲“伯道无儿”,说邓攸生逢乱世,为了救他的侄子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他原以为可以再生一个儿子,谁知夫人始终不孕。于是他无子,于是他绝后。那时我就问,为什么会是他呢。来,听我说,我们现在要勇敢地面对多少多少的邓攸,各式各样的邓攸。人生的修养就是分解这种毒素。不要再加减乘除了,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化!化种种不平,不调和,化种种不合天意,不合人意,化百苦千痛,千奇百怪。和尚为此一生打坐,把自己坐成吞食禁果以前的亚当。化!化癌化瘤化结石化血栓,永不留影逝者如斯。

听我说,历史有时写秦篆,有时写狂草,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是两种字体都认得。人啊人,天意难如,人意难测,报恩易,而世人忘恩,报怨难,而世人记怨。人终须与人面对。人总要与人摩肩接踵。人终必肯定别人并且被别人肯定。人万恶,人万能,人万变,然而归根结底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人。世上以芝兰比子孙,但他们宁要子孙不要草。世人以鹡鸰比兄弟,但他们宁要兄弟不要鸟。永远永远不要对人绝望,星星对天体绝望才变成陨星,一颗陨星不会比一颗行星更有价值。通宵赶路,傍山穿林,我情愿遇见强盗也愿不遇见狼群。

听我说,咱们同年同月同日找一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去看人,去欣赏人,去和我们的同类和解,结束千年防贼,百年披挂。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

(选自《王鼎钧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

1.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4分)

(1)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我说”在文章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我”的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结尾部分说“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其中,简答题5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说“回家”

钱钟书

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辩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作客就是有家不归或者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思想还未彻底,还没有真知灼见。

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黑格尔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所以他说思想历程是圆形的,首尾回环。早期浪漫主义者也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我以为诺梵立斯下面一句话就是好例证:“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

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道家,禅宗,新柏拉图派都是唯心的,主张返求诸己,发明本心。这当然跟走遍天下以后,回向本家,有点相像。不过,把唯心的玄谈撇开,这比喻还是正确贴切的,因为它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

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我想,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那些时的心理状况常是这样。

正像一切战争都说是为了获取和平,一切心理活动,目的也在于静止,恢复未活动前的稳定。碰见疑难,发生欲望,激动情感,都是心理的震荡和扰乱。非到这震动平静下去,我们不会舒服。所以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思想的结束是不复思想,问题有解答就不成问题,怀疑克服了而成信仰,或者坐实了而成怀疑主义——那是把怀疑在心里养家了,使它和自己不再捣乱。假如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或者哄骗得自己把这问题忘掉,仿佛根本没有这回事。总而言之,人心遭遇困难而感觉不安,就用种种方法,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当然另有新的困难会发生,不过对于这个已解决的困难,心是一劳永逸了。《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我们常把“止水”、“静水”来比心的本体。剥去一切神秘玄妙的意义,本心像“止水”这句话跟西洋心理学所谓“意识的流水”,并不相反。“止”可以指上面所说的安定情境。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麻醉品——例如酒和宗教——的流行是个间接的证据。

所谓回复原来,只指心的情境而说,心的内容经过这番考索,添了一个新观念,当然比原来丰富了些。但是我们千辛万苦的新发现,常常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旧物重逢的印象。据研究思维心理者的解释,这个结论在被发现之先,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酝酿盘旋,所以到最后心力圆满,豁然开朗,好比果子成熟,跟我们不陌生了。这种认新为旧的错觉,据我所知,柏拉图拈出最早;他在对话Meno一篇里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

照此看来,“回家”这个比喻,不失为贴切。但无论如何贴切,比喻只是比喻。思想家的危险就是给比喻诱惑得忘记了被比喻的原物,把比喻上生发出来的理论认为适用于被比喻的原物。

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例如《中庸》的“中”,潜意识的“潜”等等。假使我们从修词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辩有些小帮助。

(原载《观察》1947年第二卷第一期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回家”这个比喻所表示的心理状况的一项是

A.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

B.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

C.人们用酒和宗教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麻醉。

D.柏拉图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洋神秘主义都用了“回家”这个相同的比喻,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因为比喻的含义也一样。

B.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理活动的目的,才能“回家”,回复到心安虑得的状态。

C.道家和禅宗常用“回家”作为比喻,这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

D.就像“回家”一样,比喻再贴切,其作用是有限的,但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有助于理解这些思想。

3.本文认为“回家”这个比喻“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简要谈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8分)

次韵傅惟肖

萧德藻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

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

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注】傅惟肖,字应求,宋代南安人。曾知清江县。萧德藻:南宋诗人,自号千岩老人。曾任湖北参议、湖州乌程令等职。

1.赏析第二句“唤得秋来篱落间”中“唤”字的巧妙之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全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