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是金子总会闪光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遇到困难与挫折,感到懊恼与失望,为何不用这首歌来鼓励自己呢?不要说自己好失望,也别为一次失败而黯然神伤,漫漫人生道路上,这只是第一个风浪,不要畏惧,不要退缩,奋斗拼搏,勇敢直前,这才是正确的选择。昂首挺胸,擦干最后一滴悲伤的泪,梳理好情绪,把悲观失望全部抛在脑后,因为“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你还将错过星星(泰戈尔语)”。 诗人艾青曾这样描写礁石的形象:“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扑在礁石的脚下,被打成碎片,它的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儿,含着微笑,面对海洋。”希望我们是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只要具备了礁石的勇气和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说过吗?“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作为健全人,我们难道不更应该拥有这种意志和毅力吗? 成功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风雨就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经历的一些挫折、困难……成功人士的背后,谁不是经历无数的挫折、困难,谁不是受过磨难的呢? 世界闻名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之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他付出过无数的汗水,受到过许许多多的挫折才得来的。他发明了电灯丝,也是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研究得来的。他失败过,但他从不气馁,而是吸取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实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不就是经历了风雨才得阳光的吗?作文 失败了,别泄气,因为我们还很年轻,其实,跌倒了也不要怕,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两样东西:青春和健康。别再为一次的跌倒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别碌碌无为耗费令人羡慕的资本——青春,牢牢把握住青春吧!“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只要奋斗过、追求过、拼搏过,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请记住,最后成功的往往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能够忍耐、懂得克制和从不轻易放弃的人。所以,我们失败后需要的不只是聪明,更重要的是那种甘愿重新再来的傻劲!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开放。失败了,别再徘徊,别再流泪。相信自己一定能摆脱痛苦,战胜失败,用青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因为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照人的光彩来自光彩照人 牡丹的灿烂,来自阳光的照耀;腊梅的芳香,来自空气的传承;钻石的晶莹,来自光亮的折射!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 雷锋的伟大,来自千千万万受助者的口碑;焦裕禄的不朽,来自兰考治沙泡桐的茁壮;杨善洲的光荣,来自光秃秃荒山变成一片葱绿的山岭。 人与人的天生差异是不大的,犹如地下的钻石与石头一样。但是,当人来到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奉献的人,跟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人就不一样了。遥想当年:尽忠保国的岳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国杀敌,铁骨铮铮,不禁让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赤胆忠心的文天祥,在敌人的利诱刑逼面前,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铮铮誓言;飞赴广州禁烟的林则徐,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是他“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他们的人生在坎坷挫折的磨砺中,发出像钻石一样的夺目光辉! 钻石般的人生,古已有之,今亦有之。 一个叫魏青刚的庄稼汉。他像千千万万来自农村沃野的农民一样,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以后,他也走进城市。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任何故事的平凡之人,随着一声“有人落水了!”的惊叫,他下意识地踢去鞋子,连衣服都没有脱下,就闪电般地一个鱼跃跳入汹涌的海水,奋力向落水之人游去。他的行为受到千万人的赞扬。2009年在香港大学颁发名誉院士的名单中,有一个被学生尊称为“三嫂”的82岁婆婆袁苏妹,她是学校食堂服务员,在香港大学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因为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港大用“名誉院士”的头衔,表达对她这位“杰出人士”的尊重。学校颁奖词说,“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住宿生的生命。” 我们跟魏青刚、袁苏妹比,自身条件比他们要优越得多,我们何以不像他们的人生放射光芒,因为他们心系别人,奉献社会,社会正义的光芒在她们身上,自然会折射出来,犹如阳光照耀钻石,钻石自然会晶莹剔透,光彩耀眼! 照人的光彩来自光彩照人,只要我们—— 常为他人多着想,奉献自会闪光芒!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就是懂得吸光;石头不懂得这一点,不懂吸取别的光当然不能发光。 正旨立意:“借光”;借助外力,成就自我;强者的秘密;善用人者得天下。 近旨立意:“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侧旨立意: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 背旨立意:默默无闻又何妨;宇宙之子的境界;淡定为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 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 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

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 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 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 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 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 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 装饰化的糊弄。

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 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 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 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 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

(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朋    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

“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

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

“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

“啊,您好,亚当!”

亚当缩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脖子。

“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一直谈到了国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

“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其中一个问道。

“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

“谢谢。”

“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

“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 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1.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

答: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                                                                         

4.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二人同心,            ;同心之言,            。 (《周易·系辞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考核

B.使者搜兵于闽                   搜:搜查

C.徙权发遣明州事                 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4分)

                                                       

⑵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⑶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