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B.“学丽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C.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 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AC答题区域在第三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人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A、B、D答题区域都在第四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D缩小范围,以偏概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C说法绝对。第二段指出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B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B.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C.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内容之深邃,思想之丰富,不是我们轻易能够领会的。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

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因为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最近一段时间,在叙利亚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D.汉朝著名的官吏杨震面对下属深夜送来的贿赂金毫不动心,一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让贿赂者无地自容,其危言危行也让他成为了后世慎独的典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漪郁  旋律  大笔如椽  没精打采    B.渺茫  沉偭  责无旁贷  妖童媛女

C.箜篌  消弥  义愤填膺  急不暇择    D.兑现  嬉游  坚忍不拔  直截了当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quán)缩   (gěi)予    葳(ruí)    繁(wǔ)丛杂

B.卓(zhuó)越   (zǐ)詈     (cuò)折    (zài)笑载言

C.(qiǎn)蛟   (qiǎo)然   (zhú)舻    (píng)虚御风

D.管(xián)   (qīng)刻   (xié)珍    敷衍(sè)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