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

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

C.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

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DB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各举一例分析。(每种手法各1分,举例1分,共6分) 3.①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②表现了他对母爱更深的理解,升华了主旨。③以他们的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简洁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 4.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2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2分)小说的题目是“开在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2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及时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小说虽写到我的自私,但只是为了更突出母爱的伟大。(2分) 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2分)“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2分)钱代替不了关爱,虽然他每年都要寄钱回家,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2分)母亲的无私和宽容,恰恰更衬托了他的冷漠和自私。(2分)、 示例三:两者都有(2分)母亲和“他”都是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2分)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浓厚的爱。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只能说是有些自私。(2分)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是赞美母爱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A项“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错误,应该是怕母亲伤心。E项“他对窗花的迷恋”不太准确,主要体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所以选DB。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是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刻画人物性格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所以,分析思考时,可以从这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取舍,来组织答案。如本文刻画母亲的形象,大量采用了母亲和儿子的对话来刻画母亲伟大的母爱。如文中“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这一处的细节描写把母亲的那种疼爱儿子的情感表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反复品读“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这段对话,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如妻子问看见玻璃窗花,是从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一句表现了他对母爱的理解更深刻了,深化了内容,升华了主题。以对话方式结尾,给人含蓄美,容易使读者回味无穷。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是题目,在答题时,要从全文的写作目的和小说大意基础上,结合着人物性格特征来阐述自己的看法。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要选择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在分析阐述自己的理由时,可以结合着文中母亲对儿子所做出的那些无私的爱,并评价母爱的伟大。如要选择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就要从儿子十年才回家一次,冷漠无情等方面进行阐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彬即畀瑶其直          责:询问      B.驾旋,瑶至宝应       扈:侍从

C.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  赉:赏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3分)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重要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查看答案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②以“滴答、滴答……”床前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很长时间还是睡不着。”为开头续写。

③写成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④不得套作,不准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