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请简述曹操采用“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离间对手的故事。 2.孔明曰:“...

 

1.请简述曹操采用“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离间对手的故事。

2.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陆逊追到“鱼腹浦”时遇见诸葛亮布下的什么阵?结果如何?请简述。

答:第(   )题:                                         

                                                          

 

1.要点:①曹操采用谋士荀彧“二虎竞食”之计。②奏请诏命实授刘备为徐州牧,并附密信让刘备杀吕布。③刘备不忍杀吕布,此计失败。④曹操接着采用“驱虎吞狼”之计,向袁术通报说刘备欲吞其州县,又明诏刘备讨袁术。⑤导致刘、袁两方交战 2.遇见了“八阵图”。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见前方杀气冲天,便怀疑有埋伏。打听之后才知道,诸葛亮入川时曾于此堆石列阵。陆逊轻敌,误从“死门”进入石阵,却陷于阵中出不来。后来,陆逊等人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并从黄承彦口中知道,诸葛亮早已预知会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 【解析】 试题分析:叙述时要结合着原作品《三国演义》相关的故事情节,用简练的概括性的语言,从人物,事件,结果三个方面进行组织答案。如在叙述“曹操采用“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时,可以用“曹操(人物)+授刘备杀吕布失败,又采用“驱虎吞狼”之计(事件)+导致刘、袁两方交战(结果)”的句式进行组织答案。再如,叙述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时,可用陆逊(人物)+陷入八卦阵(事件)+后来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结果)。这种句式来组织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幸得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被华佗赞为天神。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王。(《三国演义》)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怒,拔剑欲斩魏延。(《三国演义》)

D.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三国演义》)

E.. 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将所穿的红袍丢弃,后来又割断长胡子,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三国演义》)

E.曹操只给祢衡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碧湘门

【宋】陶弼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2.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暮春之初,                            ,修禊事也。

4.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                    ,晚有儿息。

6.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7.                                     访风景于崇阿。

8.山原旷其盈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