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卜式,以田畜为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之。              善: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轨之臣不可以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B.尊显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旌其所为

C.上贤,下诏曰……                  填然鼓,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内矣              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3.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4.用 / 把下列句子断开(3分)

初 式 不 愿 为 郎 上 曰 吾 有 羊 在 上 林 中 欲 令 子 牧 之 岁 余  羊 肥 息

5.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译文: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译文:                                                                         

 

1.B 2.B 3.C 4.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3分) 5.(1)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3分)(2)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项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上句“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大意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可知,“见”,表被动。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B项“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内容可知,概括不当。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要注意人名做主语的“式”,对话的“曰”,做宾语的“林中”,常用在句尾的“之”,名词做主语的“羊”。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为、死节、输、会、往死之、以、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19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文章划线处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4分)

答:                                                                           

                                                                               

2.文章第六段划波浪线“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2分)

答: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3分)

答:                                                                          

                                                                               

5.结尾一句“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救援突击队在飞机失事海域己连续搜索了三天,可是没有寻找到有关失踪飞行员的任何线索,看来飞行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

B.本文语言华丽,富有意蕴,显现出作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但从本次评委业已达成的审美价值趋向看,本文入围的可能性很小。

C.网民十分欣赏王漾的感情宣泄方式,相信王漾的跪地磕头是真诚的、由衷的感恩之举。王漾的跪地磕头让网民联想到了姚明扣篮后的挥拳狮吼。

D.国际在线娱乐报道,本月播出的《间谍明月》第12集韩艺瑟的台词遭到剧组人员故意窜改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观众的一片哗然。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chēn)视    畏(xǐ)       (páng)沱      命途多(chuàn)

B. (zèng)亮    怪(pǐ)       (qiáo)楚       (fèn)外妖娆

C. (cuì)火     洗(shuā)     (jǐn)管        如履(bó)冰

D.福(zhà)      (wǔ)逆      (mán)怨       强( jìng)有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这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