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

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

2.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余”,词的这一别称,约产生于南宋,意思是指古近体诗发展到唐代的顶峰时期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步消亡。

B.作者认为,古人作文吟诗,为了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往往一本正经,十分严肃,而在填词时却不怎么讲究音律和内容,较少顾忌,比较自由、开放。

C.词又称“长短句”,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

D.词在咏史言志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反映社会生活更有深度和广度。

 

1.D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D.本项只是说词可以把诗的题材作为自己的题材,与“市井文化品格”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在原文无此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说诗“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步消亡”不对;B.说古人填词不怎么讲究音律与原文不符,第二段第一句说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较少顾忌主要就内容而言。D.文中潇洒风度是说词的内容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有豪放的一面。第二段己表明,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因此,D项中说词反映社会生活更有深度和广度与原文相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英才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展开了。

B.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C.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臂,紧紧扶着我锈损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D.为遏制假酒泛滥的现象,茅台、五粮液等8家白酒企业对外承诺,将向公众公开真酒的销售渠道、网点、供应量和假冒产品查处情况等原本“机密”的信息。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D.黄仲则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我现在除了写点不三不四的文章以外,还可以做点什么事,我自己也不知道。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下榻    赏赉    迄今为止    锱铢必较

B.枯燥    妨碍    得鱼忘签    滕蛟起凤

C.毗临    东篱    稍纵即逝    才高八斗

D.愁怅    辩别    礼尚往来    高朋满座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堤沙/提防    剜肉/蜿蜒    鲱鱼/绯闻    叨教/叨陪鲤对

B.生肖/不肖    岑寂/汗涔涔  给予/给以    自诩/栩栩如生

C.船舳/轴线    弱冠/冠心病  纤歌/阡陌    彭蠡/管窥蠡测

D.惭怍/福祚    道行/哥哥行  煴火/愠怒    下载/载欣载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