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亭候                  罢:撤除

B. 云动相规诲              规:劝谏

C.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谠:正直

D.士或以此少之             少:减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谠言”的一组是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5分)

译文:

(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5分)

译文:

 

1.D 2.C 3.C 4.(1)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省去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洁己”“省”“去”“安”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不谓”“尔”“弼”“守”各1分,全句通顺1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少:轻视、看不起。此义与“多”(称赞)相反。 2.①说明有胆量,②说明爱家人,③说明对朋友好。文中人物品行选择题通常用排除法,排除不属于题干要求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3.“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错。刈,割(草或谷类)。这里理解错误,不是杀人的意思。 4.(1)句的关键词“洁”“安”使动用法,“去”多义词;(2)句的关键词“不谓”,想不到。“尔”,这样。“弼”,辅弼,辅佐。“守”,做太守(活用如动词)。文言翻译通常都会设置二三个关键词和一定特殊句式,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方面的知识对解答翻译题大有裨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父亲范抗,任郢府参军,范云随父住在府里。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敌方军人捉住,攸之亲自审问他,声色非常严厉,可范云却容貌不变,沉着回答。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派人把范云找来,命他给城里送信。城内守军有入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城外的家里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要祸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甘心如荠,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设法让他免于一死。 齐建元初年,竟陵王子良做会稽太守,范云当时刚开始跟随竟陵王。竟陵王对他还不甚了解。恰巧遇上竟陵王游览秦望山,竟陵王让周围的人辨认刻石上的古文字,却没人能认识,惟独范云能诵读碑文,竟陵王很高兴,从此范云受到的宠信超过同府的其他人。 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省去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齐明帝召范云回都城,到了以后,授予散骑侍郎。又出任始兴内史。始兴郡内有很多豪猾大族,郡太守如有不善待他们的,就密谋一同杀死他,不成功,就把太守赶走。始兴边郡,有蛮俚部落聚居,这些地区盗贼尤其众多,以前诸任内史都是身佩兵刃用以自卫。范云到始兴境内后,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撤除监视的哨所。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范云性情笃实随和,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他爱好气节,崇尚奇伟之举,专意救助别人的急难。小时候跟领军长史王畡友好,后来王畡死于官署的房舍里,家贫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自己家里,亲自处理含殡入殓诸丧事。事奉竟陵王子良时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隆重。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子良曾经启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宽恕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其进谏的文书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纸,言辞都恳切而坦率。武帝无限感叹,因而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季节,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稼穑之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夕的宴乐安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不认识范云,这时就走近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 当范云官居吏部负责选官时,担任的职守尊贵而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范云性格直率而易激动,缺少威严庄重,心中有所是非,都轻率地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看不起他。起初范云做郡守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但位高权重后,颇看重与别人相互馈赠,然而家无积蓄,每有收入,随即分送给亲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10年11月29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经调查和实验发现“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用荧光增白剂浸泡过”。消息一出,北京市工商部门旋即澄清,张皓的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并在后续的实验检测中宣称食用菌的合格率为97.73%。但在某网站调查中,99%的网友选择“相信小学生”而不信工商局。究竟哪一方代表了“科学”的立场?

先让我们回到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那时,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争论的一方是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另一方则是被标定为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仰,霍布斯推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然而波义耳等人发起的英国皇家学会却将霍布斯的信念归于无形,因为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这个新的小圈子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空气泵的实验之上。

为了弥补人类感官上的局限,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并把它塑造成帮助人们“发现新的可见世界”的有力武器。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于是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空气泵的神奇便不可避免地被展示一番。当技术人员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那透明却又封闭的空气泵,泵中倒置的试管的水银面又有明确的下降时,实验室变成了一个生产知识的“公共空间”。没错,这里体现着波义耳借鉴自司法领域,又不断倡导并期望形成科学新传统的观念——事实的构成,就是见证者增衍的过程。波义耳的合作者罗伯特·胡克将这种实验记录的程序编成皇家学会的典籍,并强调实验“必须要有实验时在场者一定数量的签名”方为有效。然而在证人资格的选定上却毋庸置疑是“政治”的,波义耳本人也坦言,同样是作为见证人,一般认为牛津大学的教授比牛津郡的庄稼汉更为可靠。因此在策略上,如果说霍布斯是用单纯的政治资源去批判科学,波义耳却是在科学中加入了政治的元素从而打造更加坚固的联盟。除此之外,鼓励大家进行重复性实验,是增衍见证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很自然地,随着实验方法和空气泵装置的不断普及,波义耳的学说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此前还曾被列为“必读”的霍布斯,也在18世纪末期基本退出了科技史的舞台。

由此看出,“科学”的生产过程——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的是社会的信任。从“见证”的意义上讲,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政治的外衣逐渐被“内化”到科学的身体当中,反而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也许“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科学,特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小至科学家共同体,大至整个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证”。当公民社会逐渐觉醒之时,有智慧的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跨越科学和社会的鸿沟,让科学回归“见证”!

(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57期11版。)

1.下列关于“波义耳的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波义耳的实验,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真空的存在。

B.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

C.波义耳的实验,强调实验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在场者,这就是“见证者”,实验结束时要有这些人的签字,没有签字实验就会失败。

D.波义耳的实验,不是做给科学家看的,而是做给公众看的,他希望通过“见证人”的认可和传播,让自己的观点逐步获得大众的认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仰,他认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这就是说政府的话比科学家的话更有权威。

B.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他们更崇奉实证科学。

C.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波义耳就给他们展示空气泵的神奇,这样就巧妙地借助了政治的资源,让科学在与政治元素结盟下更有影响力。

D.为了使真空理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波义耳不断增加辅助性实验,并使这些实验方法与装置得到推广普及,最终站稳了脚跟,击败了托马斯·霍布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工商部门发布了合格率为97.73%的食用菌检测数据,却仍有99%的网友选择了“相信小学生”,这说明政府执法部门在公众中存在信任危机。

B.科学的生产过程即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社会的信任来完成,这说明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不过政治的影响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弱化。

C.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证”,从这个意义上说,“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

D.在公民社会逐渐觉醒的时代,有智慧的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信任,不是振振有词的说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将一切放在公众的“见证”下去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你是如何理解心灵空间和生活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明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外无积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李密《陈情表》)

3.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4.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5.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5分)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

答: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3分)

答:                                                                                 

 

查看答案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

党怀英②(金)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②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③蹚跲: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首联中的“         ”与尾联中的“         ”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2分)

答:                                                                                  

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5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