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示例,再以“儒家、道家”,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大...

仿照下面示例,再以“儒家、道家”,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大体一致。(5分)

儒家教会人们把握人生的勇气,道家教会人们笑对命运的智慧:我们需要勇气,我们也需要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儒家显示出人们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道家显示出人们恬然自适的出世情怀:我们需要入世精神,我们也需要出世情怀。(内容上体现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2分;句式大体一致,2分;语意通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句子的仿写,是要求得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形似与神似。因此,在仿写前,要认真分析所给的例句,从句式、修辞和内容逻辑等方面认真揣摩。从例句来看,句式上较为明显,仿写应没有问题,但要神似还得细想一下,所给句子内容上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且为相对的两个方面。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6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识时务者为傻杰”是人们时常提到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②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③很明显,“识时务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替变

④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⑤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⑥所谓的“时务”就是当前的局势,“识时务”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③①④⑤②⑥    B.⑥④③②⑤①   C.③①⑥④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泉阳泉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l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的信仰,一些小人说得言之凿凿,拿莫须有的国耻来取笑自己的同胞,他们才不管会产生什么后果。

B.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崽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神秘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D.“磨而不磷”与“涅而不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棱角先生”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棱角先生”。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张奚若这个人,王蒂瀓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彤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金先生的这番话,贴切地概括了自己“最老的朋友”。

“‘万岁’那是皇上才提的”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政治系主任。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升官系’,经济系是‘发财系’。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4年时问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张先生不仅对新生严厉,就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也照样不留情面:“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为了生活自然要找工作,那么可以教教书。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张奚若先生的话,严厉是够严厉,但也是对学生们最恳切的忠告。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万岁’?那是皇上才提的。”

“蒋介石应该下野”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张奚若说:“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定论。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他说:“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讲演中,他说:“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奥若可谓是“国士”之礼遇了。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议,路费退回。”这与民国另一大知识分子傅新年在国民党大会上痛骂宋子文的“壮举”可以媲美,宋子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要人,而张奚若顶撞的可是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凤,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1949年6月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与会者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有人说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好,也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国”。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还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好。他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因。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一位有名的炮手”,在徐志摩眼里“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节选自《教育》2009年06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棱角先生”,忠于事实,是对其中肯的评价,亦褒亦贬。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2.阅读全文,概述张奚若为什么被称为“棱角先生”。(6分)

3.结合文本,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6分)

4.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棱角”?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