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    严:严肃    B.警劝之道    道:作用

  C.议之不徇    徇:徇私,袒护  D.所谕世族之次    次: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足为后法    则告诉不许

B.惧后世之不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有意奸而外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臣以险衅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六处)。(3分)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1.A 2.B 3.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错1-2处给2分,错3-4处给1分,错5-6处不给分) 4.我应当如何(怎样)表达感激与报答之意呢?(我的感激与报答之意,应该如何(怎样)表达呢?)(其:我(的);图:图谋,引申为表达;重点词每个1分,句意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严:尊敬。《史记·游侠列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严,尊敬;重,敬重。文言词语常常是单音词,并且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本题几个实词的词义均比较生僻,试题难度较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就/连词,却。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介词.用/介词,因为。文言虚词多义现象也比较普遍,但虚词总量少,平时加强练习和记忆就能解决这个考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是近年文言考试的热点题型。断句时注意文中表句末语气的词语,做到断句后语义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此题为文言阅读材料中的一段话,连续性强,联系上下文比较容易解答。 考点: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由于文言大题涉及的题型较多,此题仅考一个翻译句,且内容较短,但仍需注意关键词的词义。如“其”〔我(的)〕、“图”(图谋,引申为表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丹柯》是他的早期作品,文中同时呈现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

B.《牲畜林》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小说结构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小说的情节本来十分紧张,但作者却多次使用“延迟法”给情节的进展设置障碍。

C.美国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作品《山羊兹拉特》主要描写了人与动物之间超越人畜界限的情感,热烈奔放。因为作者认为在情感的处理上,一定要带着强烈的心绪去写,否则就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D.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这种真实固然和生活的真实有关,但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阿根廷小说大师马尔克斯的《沙之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法国20世纪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

B.伯尔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小人物的苦恼和彷徨,揭露了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正常、不公正,批判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潮。

C.小说人物的多样性只关系到反映生活的广度,而忠实地反映生活,还要解决一个深度的问题,这就要求作家更进一步把握人物的复杂性是非常必要的。

D.经过一系列的磨难,阿隆不光对兹拉特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的家人也对兹拉特非常感激,让它像家庭成员一样享受餐后的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炮在中甲板里滚来滚去,炮舱船梁下面摇曳着的船灯,给这景象加上了令人晕眩的、晃动的光和影。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山羊兹拉特》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D.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墙上的斑点》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看见壁炉里火红的炭块而思绪连篇,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

B.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石灰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遛走了。

C.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

D.车厢外面的香蕉林里笼罩着一片神秘的静谧,树阴下显得十分洁净。然而,凝滞在车厢里的空气却发出一股没有硝过的臭皮子味。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囊(bēi)    雪(qiāo)    戏(nüè)     大腹便便(pián)

B.腼(tiǎn)   一(piē)     劣(zhuó)    乌烟气(zhàng)

C.踯(zhú)    红(jiàng)   咕(dí)      跌起伏(dàng)

D.毁(dǐ)     龌(cuò)     养(juàn)    千刀万(gu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