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每组词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变徵(zǐ) 晕(yūn)船 拮...

下列各项中每组词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变(zǐ)               (yūn)船         拮(jù)          一(cù)而就

B.(zhèng)结          云(tóng)    棕(lǚ)             繁文(rù)节

C.(zhāo)集          (càn)头     (kuàng)架         数见不(xiān)

D.连(lěi)             (cuān)掇        木(nè)         咬文(jiáo)字

 

D 【解析】 试题分析:A徵zhǐ晕yùn 据jū,B症zhēn榈lǘ,C召zhào。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如本题中的“徵”考的是方言误读,“晕”“召”“框”“讷”在异读词申音表中明确标注统读,所以《异读词审音表》应该是必须掌握的一项语音知识。“蹴”“榈”“彤”“缛”“撺”属于形声字不读半边的,要归纳整理记忆。“据”“症”“鲜”“累”“嚼”属于多音字,其中“据”和“症”属于专用词语,“据”当经济情况窘迫时读jū,其余读jù,“症”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健时读zhēng,其余读zhèng。“嚼”口语读jiáo,书面语读jué,“累”表“多”的程度、结果读léi,表“多”的过程、方法lěi和lèi;“鲜”当“新”讲时读xiān,当“少”讲时读xiǎ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蕴育了无限丰富的数学天地,简单的七个音符创造了瑰丽无比的音乐殿堂,人们简单的一生却改变着愈来愈复杂的世界。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取题目,自定主旨,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以“牛”为描写对象,描绘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

要求:(1)运用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结构完整,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桌 布

[德国]理查德·包曼

一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力使它恢复原貌。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

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老教堂的屋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

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义卖会上有一件商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15英尺。

牧师突发灵感,他以6.5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它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住那个洞。

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

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

她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祈祷。当牧师往墙上挂布以遮住那不雅观的洞时,她没有注意他。祈祷完毕,她抬起头,看见桌布,她朝祭坛冲了过去。

“它是我的!”她惊叫道,“是我的宴会桌布!”

她激动地把桌布的历史告诉了目瞪口呆的牧师,并且给他看桌布角上绣着的她的姓名缩写。

她和她丈夫过去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二战以前,他们因反对纳粹而被迫逃亡。他们决定逃往瑞士,但是她丈夫说他们得分开来逃命,她先走。后来她听说他死在一个集中营里。

牧师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坚持请她拿回桌布,她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必了,她不再需要它,而且它挂在祭坛后面很漂亮。然后她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

平安夜的礼拜仪式上,桌布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华丽了。白色的蕾丝映着闪烁的烛光,令人炫目,蕾丝里织的金线像是黎明中耀眼的阳光。参加礼拜的人纷纷称赞牧师的礼拜主持得好,教堂布置得漂亮。

一位老先生在桌布前徘徊了很久,他离开时对牧师说:“真奇怪,许多年前我和妻子——愿上帝让她安息——有这样一块桌布。她只在特别的场合里才会用它,不过我们那时候住在维也纳。”

牧师听罢,尽量用平静的声音把那天下午来教堂的女人的故事告诉了老人。

“难道说,”老人喘着气说,眼泪夺眶而出,“她还活着?我怎样才能找到她?”

牧师记得女人去应聘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的名字。他给那家打了电话,记下了她的名字和住址,老人则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发抖。牧师驾着他的旧车把老人载到了她的家,他们一起敲响了门。门开了,牧师看到了悲喜交加的夫妻重逢……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经典》) 

1.从不同方面概括牧师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2.文中画线自然段属于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3.中国有句熟语:“无巧不成书。”请你对小说情节设置的突出特征谈谈看法。(7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两次对桌布进行描写,写出桌布的漂亮,除了突出它引人注意,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外,作者还意在衬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

B.开篇写街区的衰败、教堂的破败不堪,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刚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C.描写平安夜礼拜仪式上的情形,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说明人们已经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小说在高潮中结局,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又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剪裁技巧。

E.这篇小说宣扬宗教的力量,它足以使人变得善良慈悲,使心灵伤痛得到抚慰,使离散的亲人得以团聚。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4分)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写出这句诗并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