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母以孝闻,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母以孝闻,亲殁,庐墓终丧。宪宗初,擢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请间言:“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今不闻进

规纳忠,何以知天下事?”帝曰:“韦处厚、路隋数上疏,其言忠切,顾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宰相不能诘,下群臣议,处厚发十难诮其迂谬,平叔愧缩,遂寝。

敬宗初,李逢吉得柄,构李绅,逐为端州司马。其党刘栖楚等欲致绅必死,建言当徙丑地。处厚上言:“按绅先朝旧臣,就令有过,尚当祓瑕洗衅,况被谗乎!”绅繇是免。方天子荒暗,月视朝才三四。处厚入见,即自陈有罪,愿前死以谢。帝曰:“何哉?”对曰:“臣昔为谏官,不能死争,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于法应诛。然所以不死者,陛下在春宫,十有五矣。今皇子方襁褓,臣不敢避死亡之诛。”帝大感悟,赐锦彩以慰其意。

后禁中急变,文宗绥内难,犹豫未即下诏,处厚入,昌言曰:“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谕。无违旧章者。帝虽自力机政,然骤信轻改,摇于浮论。处厚尝独对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宰相,凡所奏可,而中辄变易。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即趋下顿首,帝矍然曰:“何至是?卿之忠力,朕自知之,安可遽辞以重吾不德?”处厚趋出,帝复召问所欲言,乃对:“近君子,远小人,始可为治。”

大和二年,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处厚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刚于御吏,百僚谒事,畏惕

未尝敢及以私。推择官材,往往弃瑕录善,时亦讥其太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掇其粹要                    掇:通“缀”,连接

B.李逢吉得柄,构李绅          构:陷害

C.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      畋:打猎

D.文宗绥内难                  绥:平定

2.下列选文中的文句与后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天下事                一言以蔽之

B.为翰林侍讲学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遽辞以重吾不德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处厚姿状如甚懦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处厚沉静缜密,为人们推崇。他多次上秦折给皇上,所言忠诚恳切,但他不事张扬,以至礼部尚书李绛误以为皇上听不到忠谏。

B.韦处厚忠心耿耿。穆宗皇帝不喜欢读书,韦处厚就摘录《易》《书》《诗》等书中的精华,呈献给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帮助。

C.韦处厚敢据理力谏。当李逢吉的党羽想置李绅于死地,建议把李绅流放到荒蛮之地时,是韦处厚据理力争,使李绅免于被流放。

D.韦处厚为人刚直,受皇帝及人们敬重。因敬畏他,百官在禀告事情时不敢掺和私情。但韦处厚在用人方面因善邪不分又被人们讥笑。

4.把文言文中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

(2)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

(3)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1.A 2.A 3.D 4. (1) 张平叔因为谈论获利的方法而得宠于皇帝,建议由官府自行卖盐,聚敛天下之财。 (2) 我是陛下亲自提拔的,如果我的建议不被采纳,应当首先罢免我。 (3) 韦处厚正上奏言事,突然生急病,倒在香案前.一个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 【解析】 1.  试题分析:掇:摘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前一句“为”是动词,后一句为被动句,C前一句“以”作连词,后一句介词结构后置,D后一句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因善邪不分”错,原文是说“往往弃瑕录善”,即选用人才往往忽略其过失,根据其好的方面加以录用,即扬其长,避其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中“鬻盐”“ 笼”准确翻译是得分点,(2)中“自擢”“逮”和特殊句式被动句是得分点。(3)中“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 准确翻译是得分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父母去世之后,在墓旁筑房守丧至丧期结束。 宪宗初年,他被提拔为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私下里对皇上说:古代帝王因为纳谏而成为圣君,因为拒绝纳谏而成为昏君,现在如果不能进纳忠谏,怎么知道天下事呢?”皇帝说:“韦处厚、路隋多次上奏折,所进之言忠诚恳切,只是你不知道罢了。”由此朝廷内外推崇韦处厚、路隋沉静缜密。穆宗即位,韦处厚担任翰林侍讲学士。韦处厚因为幼主懈怠、不喜欢学习,就与路隋汇集了《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等书,摘录其中的精华部分,编为《六经法善》二十篇呈给皇上,希望有助于皇上阅览。皇帝称好,并赐给他们钱币。张平叔因为谈论获利的方法而得宠于皇帝,建议由官府自行卖盐,聚敛天下之财。宰相不能反驳,把这件事交给群臣讨论:韦处厚提出十点质疑讥讽此事迂腐荒谬,张开叔惭愧畏惧,于是此事作罢了。 敬宗初年,李逢吉掌权,陷害李绅,把他贬为端州司马。李逢吉的党羽刘栖楚等想置李绅于死地,建议把李绅流放到荒蛮之地一、韦处厚上奏说:“按例李绅是先朝旧臣,就算是有过错,也应当忽略缺点宽恕他的罪过,何况他是被谗言中伤的呢!”李绅因此获免。当时正值天子昏庸,每月临朝听政才三四次。韦处厚入朝觐见皇上,就说自己有罪,愿意死在皇帝面前以谢罪。皇上说:“为什么呢?”韦处厚回答说:“我过去担任谏官,不能以死规劝,使得先帝因为打猎和贪色而不能长寿,依法应当被诛杀。然而我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陛下当时在东宫当太子,已经十五岁了,如今皇子正在襁褓之中,我不敢回避死亡的惩罚。”皇帝大为感动而醒悟,赐给他绸缎来慰劳他的诚意、后来宫中发生紧急事变,文宗平定内乱,犹豫不决没有立即颁布诏书,韦处厚入朝,直言说:“名正言顺讨伐有罪之人,有什么要避讳的呢?’’皇帝于是接受意见颁布命令,没有违背旧例的人。皇帝虽然亲自处理政务,然而轻信他人,轻易改变政令,被一些空虚不实的言论动摇。韦处厚与皇帝独处时曾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凡有上奏,都表示同意,然而往往中途改变。我是陛下亲自提拔的,如果我的建议不被采纳,应当首先罢免我。”韦处厚当即快步退下叩头、皇帝吃惊地说:“何至于这样呢?你忠诚尽力,我自然知道,怎么可以忽然辞职显得我更加德薄呢?”韦处厚快步退出,皇帝又召他回来问他想要说的话,他就回答说:“接近君子,远离小人,才可以治理好国家。” 大和二年,韦处厚正上奏言事,突然生急病,倒在香案前.一个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 韦处厚的相貌姿态像非常懦弱的人,在家也随和平易,在朝廷上争论时,则坚毅不可改变.他比御吏还要刚直,百官禀告事情,因敬畏他而不曾有人敢掺和私情。他推荐选取官吏,往往不计其缺点而根据其优点录用,当时也有人讥讽他用人太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节选自201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查看答案

下列是关于名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B.堂吉诃德第一次出行,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作一队兵马,挺枪跃马冲杀过去。结果,他把骡夫打下马来,骡夫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C.朵拉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D.伽西莫多是圣母院的敲钟人,外形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把邪恶的克洛德杀死,临死前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逃入山洞。他是理想化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人道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了解,2008年奥运会缺少大量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谁将解说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主持人选拔计划》。

B.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

C.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     推托     沟通      B.捉摸    推脱      勾通

C.琢磨    推脱      沟通       D.捉摸    推托     勾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