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 ,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里娄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              ,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             。(屈原《湘夫人》)

5.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2.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3.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4.沅有芷兮澧有兰     观流水兮潺湲 5.三峡星河影动摇   夷歌数处起渔樵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及易错字的写法。如:“僮”“茕茕”“孑”“舳舻”“酾”“潺湲”“渔樵”等。 考点: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 ②飐:吹动。 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伤心、忧虑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                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诽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早夜以思 / 夜以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3.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4分)

(2)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4分)

(3)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

                                          (选自2013第03期《Vista看天下》社评)

1.对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有条件买车的,一般选择大排量车,势必增加污染源。

B.有车一族习惯于私车出行,不愿意挤公交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

C.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D.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结果没能两全。

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其中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超过北京。

B.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

C.北京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而空气质量触目惊心,要痛下决心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环境。

D.事实上,一些人批评政府容易,反求诸己则很难:只要条件允许,恐怕他们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

3.对“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的有效措施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将首钢等重污染企业搬离北京,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使用低硫车用燃油。

B.在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C. 治理P M 2.5超标,尽快在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顶层设计治本之策。

D. 提升环保意识,努力增强政府的政治伦理水平和大众的家国认同感,超越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心怀整个人类和地球,放眼未来,为子孙后代考虑。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发现一个农夫在鞭打他雇用的牧羊童,他命令农夫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农夫被吓得一一照办。堂吉诃德离开之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上,这回打得更狠,把小孩打得死去活来。堂吉诃德十分难过。《堂吉·诃德》

B.加西莫多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拉达,悲痛万分。克罗德在圣母院楼上伸长脖子端详着,脸上迸发出了一个魔鬼的笑容,加西莫多终于识破克罗德就是害爱斯梅拉尔达的罪魁祸首。他抑制不住怒火向克罗德猛扑过来,将克罗德从顶楼推了下去,最后他伴随着爱斯梅拉尔达长眠于墓窟之中,以身殉情。(《巴黎圣母院》)

C.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第一个谋臣徐庶。徐庶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徐庶帮助刘备打的第一场大胜仗。(《三国演义》)

D.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辟果提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爱弥丽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大卫·科波菲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淡定地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人,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