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远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遥。——题记 月亮把目光投向远方,皓月千里,于黑暗中创造了万顷光明;溪流把视野凝于远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辽阔无垠;智人把梦想放飞远方,矢志不渝,终成璀璨高挂历史苍穹。(比兴,铺陈,点题) 看,雄鹰奋飞,与日月共舞;鹏鸟振翅,与昊宇争雄。(对偶,句式整齐,概括下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心怀大志让他将智勇挥洒于世,成就了一代枭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生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让他幻化成一只矫健的雄鹰,高飞在历史的天空。 听,血雨腥风,淋漓无限豪情,风刀霜剑,远处我心依旧漂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怀着一颗渴望到达美好远方的心高喊“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口号,带着“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魄,将生命轻托于菜市口中,从此历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远方很美,因为无限美好都可以在那里实现,只要跨过去,美丽便会为你所有;远方很苦,因为摆在眼前的会有重重障碍,每一株荆棘都可能弄得你遍体鳞伤,所以又有很多人因为畏缩终生只能做个“坐观垂钓者”,只能“徒有羡鱼情”罢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路上的荆棘而放弃远方的美好,空留遗憾呢?(总结远方) 想起花中君子——梅。寒风瑞雪骤然袭来,暗香源处是一株经典的梅花在风中摆动,与风雪殊死一搏。我们叹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勇气。她原可以在花苞里,温暖裹身酝酿甜蜜,在上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寒冬,可是她的梦在远方,她不愿在花苞里安逸睡去,她要闯,不管未来迎接她的是什么。(再次以梅为例阐述应到远方去)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船,那么我说,风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蚀不了船儿勇于驶向远方的决心。在浪花里,船身被打得闪光锃亮,但它仍会矢志不移地驶向远方。浪声鼓鼓,那是前进的号角;浪花叠叠,那时导航的旗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条船,要知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朝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进发,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味沉溺于避风港的宁静,终将碌碌一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愿你我走得更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仿写。要求:前后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语意贯通,内容有意蕴。(6分)

宽阔的胸襟,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卓越追求;

宽阔的胸襟,是                                                              

宽阔的胸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

宽阔的胸襟,是                                                               

学会宽容,学会拥有宽阔的胸襟,你将发现人生的新天地。

 

查看答案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5分)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秋天的心

林清玄

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无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1)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3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3分)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2.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