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抬头看看广大的宇宙,低头看看丰富的自然万物,借此用来纵目观览舒畅心胸,完全可以穷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很快乐的事啊。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得分点:“所以”表方式;“极”尽;“信”确实;各1分,句子通顺且语意正确2分。 2.“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一”专一;各1分,句子通顺且语意正确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①何为其然也                     ②死生亦大矣

C.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声呜呜然                 孰能讥之乎

C.渺沧海一粟               仰观宇宙

D.羽化登仙                 无物以相之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襟危坐(动词,整理)        之于怀(比喻)

B.群贤至(全)        纵一苇之所(动词,往)      感慨之(附着)

C.茂林竹(修整)      列坐其(次序)              修短随(变化)

D.女也不(舒服)      之所欣(一向,向来)        阿母大悲(催促)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

有关文学评论家认为,目前的文学已经形成网络文学、纸媒文学或称传统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无论是何种文学,都需要高品质的温暖,它如灯火照亮人们心中的幽暗那样给读者以希望。不仅文学需要温暖,而且整个社会和时代都需要温暖,人民更需要温暖。

时至今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发挥无边的威力,商品交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文学靠什么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靠离奇的故事情节?可能不如电子游戏来得刺激;靠传奇式人物?可能不如道听途说或网络浏览来得淋漓痛快;靠实验探索?读者已经见怪不惊。走笔至此,我突然想到了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那些感动千千万万观众的普通民众就在我们身边,是他们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这虽然无关文学,但是否可以给文学更多的启示?

从作家群体自己来看,铁凝说:“优秀作品一定是直面内心的,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作品要有光和热,首先作家自己的心里要有光和热。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我们从铁凝几百万的文字中,就读到了这样一个厚重、温暖的文学的灵魂,触摸到了一颗温润、坚强而沧桑的心灵。巴金因为感受到文学的温暖,而永远让自己的生命与中国文学事业结为了一体。巴金说,中国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他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文学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因为人的内心是天生需要温暖、温情和柔软的,但是这些温情和柔软,生活并不会直接产生,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

作品时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和作品共同去经历一些人生大事,这样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厚实,更加饱满。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所以,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的,更是一种智慧。

  古今中外,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的。文学中的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越时空,直抵心灵;它是一种慰藉,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热起来;它是一种生命,能感染乃至唤醒另一个生命。

1.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学给人以温暖”的一项是(        )

A.“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

B.优秀的作品能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

C.巴金从中国人新文学那里得到温暖,他又通过他的作品温暖了别人。

D.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时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纸媒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是目前文学的三种主要形式。

B.在商品经济社会,传统文学不如网络文学更容易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

C.铁凝主张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而她的作品也证明了这一点。

D.从作家群体来看,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调温暖这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整个社会和时代都需要温暖,所以无论是何种文学,都需要给读者以高品质的温暖。

B.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不能靠离奇的故事情节、传奇式人物和实验探索来赢得读者。

C.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文学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能给人温暖、温情和柔软。

D.只有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的文学作品,才能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郊扉:郊居。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概括。(3分)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